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昆崙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海中州的昆仑女孩的生活情景。她接待来自蛮族的客人,这些客人从汉地来到这里游历。诗中的“言语解教秦吉了”表明即使语言不通,也能通过手势和表情来沟通,达成理解。而“波涛初过郁林洲”则是说这些客人刚刚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到达了郁林洲。
在下一联中,“金环欲落曾穿耳”暗示昆仑女孩曾经佩戴的金环现在已经有些松动,可能是因为她的生活环境或是成长过程中变化所致。“螺髻长卷不裹头”则形象地描绘了她特有的发型——螺旋状的长发盘卷,不需要任何东西去束缚。
最后两句“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展现了昆仑女孩对自己黑色皮肤的自信,她并不因为与汉人不同的肤色而感到羞涩。相反,她以此为豪。同时,她在行动时衣着简单,只穿着半截木棉制成的轻便裘衣,体现了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和对自然的贴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展现了昆仑女孩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中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互鉴。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旧宅谁相近,唯僧近竹关。
庭闲云满井,窗晓雪通山。
来客半留宿,借书多寄还。
明时未中岁,莫便一生闲。
城里无人得实年,衣襟常带臭黄烟。
楼中赊酒唯留药,洞里争棋不赌钱。
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
寻常行处皆逢见,世上多疑是谪仙。
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
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
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
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
江皋三月时,花发石楠枝。
归客应无数,春山自不知。
独行愁道远,回信畏家移。
杨柳东西渡,茫茫欲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