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旧宅谁相近,唯僧近竹关。
庭闲云满井,窗晓雪通山。
来客半留宿,借书多寄还。
明时未中岁,莫便一生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以一种淡泊名利、自在悠然的心态来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旧宅谁相近,唯僧近竹关”设置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场景,旧宅周围的人迹稀少,只有僧人常至竹林深处的竹门,这已经给读者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感觉。
接着,“庭闲云满井,窗晓雪通山”两句,通过对庭院中云雾弥漫和井水清澈,以及窗外曦光透过积雪映照山川的描写,更深化了这种宁静而又超然的心境。这里的“闲”字用得甚好,既形容了庭院空旷无人,也暗示了一种心灵上的悠闲自在。
中间两句“来客半留宿,借书多寄还”,则是诗人生活的一种写照。他对待来访的朋友既不拒绝也不过度招待,而是保持一种适中的态度。同时,他喜欢借阅朋友的书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平和。
最后两句“明时未中岁,莫便一生闲”,则是在劝诫自己或者他人,不要过早地就选择了退隐的生活。这里的“明时”指的是白日,“未中岁”意味着生命尚在盛年,而“莫便一生闲”则是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提醒人们不要轻易放弃世间的责任和使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宁静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平衡与适度的人生哲学,即在保持内心宁静的同时,也不忘对外界的责任和参与。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城里无人得实年,衣襟常带臭黄烟。
楼中赊酒唯留药,洞里争棋不赌钱。
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
寻常行处皆逢见,世上多疑是谪仙。
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
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
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
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
江皋三月时,花发石楠枝。
归客应无数,春山自不知。
独行愁道远,回信畏家移。
杨柳东西渡,茫茫欲问谁。
岁朝园寝遣公卿,学省班中亦摄行。
身逐陵官齐再拜,手持木铎叩三声。
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
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