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湖人住觉天宽,有月清秋似广寒。
玉鉴光中数毛发,长虹背上倚阑干。
栖鸦误晓啼还住,白露沾衣湿又乾。
借问姑苏胡别驾,簿书灯火共谁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舜俞在中秋佳节独游垂虹亭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五湖人住觉天宽”展现了诗人身处湖边,心境开阔,仿佛天地更为辽阔。"有月清秋似广寒"则点出明亮的秋月,如广寒宫般清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
"玉鉴光中数毛发"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镜子,诗人细致地观察自己在月光下的影子,流露出孤独但自省的意味。"长虹背上倚阑干"进一步描绘诗人倚靠亭栏,凝视着夜空中的长虹,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栖鸦误晓啼还住"写夜晚栖息的乌鸦因误解拂晓而继续啼叫,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无眠。"白露沾衣湿又乾"则通过白露的湿润与干燥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借问姑苏胡别驾,簿书灯火共谁看"以询问友人胡完夫和苏子瞻,他们是否也在这样的夜晚独自面对簿书灯火,深化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忙碌生活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垂虹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中秋节独游时的孤独与怀人之情。
不详
去著登山屐,梦归清霅门。
亲尝霜后橘,思侑府中樽。
为问林间路,曾过水畔村。
人言封境近,往往被公恩。
凤去台存碧草浓,游人来此问遗踪。
故巢风月已千载,好景阑干空数重。
府坐循良黄太守,舆乘仁圣汉高宗。
竹花生子梧桐老,底事丹山信未逢。
此峰巉绝与霄干,峰顶泓澄旱不乾。
天下定应添沆瀣,山头信亦有泥洹。
等閒云出千岩雨,取次龙归六月寒。
一勺自堪流万古,何须低处羡波澜。
绕绕峰峦玉案围,重重楼殿紫烟飞。
青藤素简天门近,绛节霓旌夜半归。
鹤使每传三岛信,凤书频送九霞衣。
放臣于世惭无补,金萼楼前拜不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