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送潘图归宜春

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

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归为说龙门寺,雷雨初生电绕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肇的作品,名为《及第送潘图归宜春》。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在京城度过的贫困生活的感慨,以及今天自己状况有所改善的喜悦。"皇都"指的是朝廷所在地,即首都;"食贫"意味着曾经的贫穷生活;"北溟"可能是诗人自称,表示自己的地位或境遇;"化穷鳞"则是比喻自己如同鳞次一新,脱胎换骨。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

这里描绘了诗人对于偶然相遇的知心朋友感到的快乐,以及对即将分别的旧友所产生的哀伤之情。"青云"象征高洁和自由;"乍喜逢知己"表达了与志同道合之人的欢喜;"白社"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感受到对过往的眷恋;"送故人"则是在描述对即将离别友人的不舍。

"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

这两句诗表达了与朋友饮酒相别时的惆怅,以及在观赏鲜花时独自体会到的一份春意。"对酒"意味着面对酒水,可能是在宴席上;"共惊千里别"是因为即将分别而感到震惊和不舍;"看花"则是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自感一枝春"表达了诗人在这份孤独中仍能感受到春天给予的一丝生机。

"君归为说龙门寺,雷雨初生电绕身。"

最后两句是对即将离别朋友的叮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情境的描写。"君归"指的是朋友即将离开;"为说龙门寺"可能是在提醒回忆或告诫某事;"雷雨初生电绕身"则是用惊雷暴雨来形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7)

卢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 籍贯: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
  • 生卒年:818(戊戌年

相关古诗词

别宜春赴举

秋天草木正萧疏,西望秦关别旧居。

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

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

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主司王起

嵩高降德为时生,洪笔三题造化名。

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

褒衣已换金章贵,禁掖曾随玉树荣。

明日定知同相印,青衿新列柳间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将归宜春留题新安馆

东里如今号郑乡,西家昔日近丘墙。

芸台四部添新学,秘殿三年学老郎。

天外鸳鸾愁不见,山中云鹤喜相忘。

犹张皂盖归蓬荜,直谓时无许子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

忽忝专城奉六条,自怜出谷屡迁乔。

驱车虽道还家近,捧日惟愁去国遥。

朱户昨经新棨戟,风帆常觉恋箪瓢。

江天夜夜知消息,长见台星在碧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