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肇的作品,名为《及第送潘图归宜春》。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在京城度过的贫困生活的感慨,以及今天自己状况有所改善的喜悦。"皇都"指的是朝廷所在地,即首都;"食贫"意味着曾经的贫穷生活;"北溟"可能是诗人自称,表示自己的地位或境遇;"化穷鳞"则是比喻自己如同鳞次一新,脱胎换骨。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
这里描绘了诗人对于偶然相遇的知心朋友感到的快乐,以及对即将分别的旧友所产生的哀伤之情。"青云"象征高洁和自由;"乍喜逢知己"表达了与志同道合之人的欢喜;"白社"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感受到对过往的眷恋;"送故人"则是在描述对即将离别友人的不舍。
"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
这两句诗表达了与朋友饮酒相别时的惆怅,以及在观赏鲜花时独自体会到的一份春意。"对酒"意味着面对酒水,可能是在宴席上;"共惊千里别"是因为即将分别而感到震惊和不舍;"看花"则是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自感一枝春"表达了诗人在这份孤独中仍能感受到春天给予的一丝生机。
"君归为说龙门寺,雷雨初生电绕身。"
最后两句是对即将离别朋友的叮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情境的描写。"君归"指的是朋友即将离开;"为说龙门寺"可能是在提醒回忆或告诫某事;"雷雨初生电绕身"则是用惊雷暴雨来形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