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宜春赴举

秋天草木正萧疏,西望秦关别旧居。

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

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

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秋天来临,草木凋零,向西遥望秦地的边关,告别了故居。
宴会上的酒杯盛着今日的佳酿,箱中的古籍满载前人的智慧。
离开家乡如同伴着衔芦的飞雁,最终会成为有角的鱼儿游入大海。
不论道路长短,都要向着九霄云天直飞上去,不让羽毛在空中白白飘落。

注释

秋天:秋季,草木凋零的时节。
萧疏:稀疏,凋零。
秦关:指古代秦地的边关,象征远方。
旧居:以前居住的地方。
芳樽:美酒,精致的酒杯。
箧:小箱子,这里指存放物品的容器。
黄卷:古代书籍的代称,因书页泛黄故称。
衔芦雁:衔着芦苇飞行的大雁,常用来比喻离乡背井的人。
戴角鱼:指有角的鱼,这里象征有志向、有成就的人。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象征高位或远大的目标。
毛羽:羽毛,这里借指人的才华或抱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肇的作品,名为《别宜春赴举》。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离开家乡时的情景和心境。

“秋天草木正萧疏”,这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季节背景,秋天的草木因为气候转凉而变得稀疏,这种景象常常引发人们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西望秦关别旧居”表达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西望,即向西方远眺,秦关在这里代表着家乡或是某种边塞的意象,而“别旧居”则强调了此次离别的不易和复杂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描写诗人在临行前,与友人一起饮酒、阅读古人的书籍。筵,即席子,是古代野外宴会时所用;芳樽指的是美酒;箧,即古代的书箱或文具箱,黄卷则是古代书籍的形态。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对现世享乐的珍惜,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敬仰。

“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表明诗人即将离开故土,与朋友告别,甚至连同行的鸟类都带上了离愁。这里的“衔芦雁”和“戴角鱼”都是形象的比喻,用来强调离别后的孤独与异乡的艰辛。

最后两句“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诗人通过描绘鸟儿在高空中自由翱翔,表达了自己不愿意被世俗羁绊,希望能够像那些鸟儿一样,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秋天萧疏的景象、离别的情感、对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于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心境。

收录诗词(37)

卢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 籍贯: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
  • 生卒年:818(戊戌年

相关古诗词

和主司王起

嵩高降德为时生,洪笔三题造化名。

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

褒衣已换金章贵,禁掖曾随玉树荣。

明日定知同相印,青衿新列柳间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将归宜春留题新安馆

东里如今号郑乡,西家昔日近丘墙。

芸台四部添新学,秘殿三年学老郎。

天外鸳鸾愁不见,山中云鹤喜相忘。

犹张皂盖归蓬荜,直谓时无许子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

忽忝专城奉六条,自怜出谷屡迁乔。

驱车虽道还家近,捧日惟愁去国遥。

朱户昨经新棨戟,风帆常觉恋箪瓢。

江天夜夜知消息,长见台星在碧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射策后作

射策明时愧不才,敢期青律变寒灰。

晴怜断雁侵云去,暖见醯鸡傍酒来。

箭发尚忧杨叶远,愁生只恐杏花开。

曲江春浅人游少,尽日看山醉独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