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

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

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

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万状互生灭,百音以繁会。

俯观群动静,始觉天宇大。

山顶自晶明,人间已霶霈。

豁然重昏敛,涣若春冰溃。

反照入松门,瀑流飞缟带。

遥光泛物色,馀韵吟天籁。

洞府撞仙钟,村墟起夕霭。

却见山下侣,已如迷世代。

问我何处来,我来云雨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登上天坛时遭遇的风雨场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界变化万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豁然开朗的心境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半路逢阴晦"一句,直接切入了诗人登山途中的突变天气,表现出诗人遇雨时的仓促与紧迫。接着的"疾行穿雨过"则透露出诗人不畏惧怕、勇往直前的精神。

"却立视云背"一句中,"却立"表明了诗人在风雨之后停下脚步,开始观赏天空之美。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接下来的是一系列生动的自然画面,如"白日照其上""滉瀁雪海翻""蛟龙露鬐鬣"等,每一句都在强调大自然的威力和神秘。这些描写通过对比和反差,突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宏伟与复杂。

而在"俯观群动静,始觉天宇大"中,诗人的视角由上至下,从仰望云端到俯瞰山间,这一转换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象的层次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之广阔的深刻领悟。

随后的几句,如"山顶自晶明""豁然重昏敛"等,描绘了雨后天气的迅速变化和诗人的情感释放。其中"涣若春冰溃"一语生动地表达了冰雪融化时的自然美景。

最后几句,如"反照入松门""洞府撞仙钟",诗人通过对山林、松门、洞府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再次强调了自然与神秘之间的联系。同时,这些描述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感悟,也通过多变的景象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通达天地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

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初逢贞元尚文主,云阙天池共翔舞。

相看却数六朝臣,屈指如今无四五。

夷门天下之咽喉,昔时往往生疮疣。

联翩旧相来镇压,四海吐纳皆通流。

久别凡经几多事,何由说得平生意。

千思万虑尽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贵。

世间何事最殷勤,白头将相逢故人。

功成名遂会归老,请问东山为近邻。

形式: 古风

度桂岭歌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

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劳。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其一)

彫弓封旧国,黑弰继前功。

十年镇南雍,九命作司空。

池台乐事尽,箫鼓葬仪雄。

一代英豪气,晓散白杨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其二)

阴山贵公子,来葬五陵西。

前马悲无主,犹带朔风嘶。

汉水晋山郭,襄杨白铜鞮。

至今有遗爱,日暮人悽悽。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