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了素上人用其韵

予心每淡泊,世路多变诈。

枭鸣与鵩怪,何用思弹射。

空山虽夜行,猛虎终不怕。

功名未逢时,壮士且出胯。

七尺无竞躯,市人应亦讶。

有香知害身,抉脐见穷麝。

一朝珠出渊,百金未酬价。

尔寻远公去,絜钵庐峰下。

我趋仁义急,不解如陶谢。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翻译

我内心常常淡泊宁静,世间道路却多欺诈变幻。
乌鸦和猫头鹰的叫声奇异,何必再忧虑它们的攻击。
即使在深夜的空山中行走,我也无所畏惧那凶猛的老虎。
功名未遇良机,壮志豪杰暂且放下身段。
七尺身躯无争斗之心,市井之人对此也会感到惊讶。
深知香气能招致祸患,剖开腹部可见穷困的麝香。
一旦珍珠从深渊浮现,千金之价也难衡量其价值。
你追随远公的脚步,前往庐峰下的简陋茅屋。
我急于追求仁义之道,不懂得像陶渊明、谢灵运那样超脱。

注释

淡泊:心境平静,不追求名利。
世路:世间道路,比喻人生经历。
变诈:欺骗和诡计。
枭鸣:乌鸦叫声,象征不祥。
鵩怪:猫头鹰,古人认为其叫声预示凶兆。
弹射:攻击,这里指担忧。
猛虎:象征困难或挑战。
壮士:勇猛有志之人。
出胯:放下身段,屈尊。
竞躯:争斗之心。
讶:惊讶,诧异。
害身:带来祸害。
穷麝:形容贫穷的人。
珠出渊:比喻才华或财富突然显现。
远公:指高僧慧远。
庐峰:庐山。
仁义:道德和正义。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古代隐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答了素上人用其韵》,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不畏艰险的人生态度。首句“予心每淡泊,世路多变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欺诈的洞察。接着,“枭鸣与鵩怪,何用思弹射”以枭鸟和恶运之兆比喻世事难料,但诗人并不惧怕,反而表示即使在黑夜的深山中,也不会畏惧猛虎。

“空山虽夜行,猛虎终不怕”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勇敢和坚韧,即使面对困境也不退缩。“功名未逢时,壮士且出胯”表明诗人认为时机未到,暂且放下追求功名的念头,展现了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

“七尺无竞躯,市人应亦讶”则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即使身躯平凡,世人也会对此感到惊讶,暗示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眼光。“有香知害身,抉脐见穷麝”通过香料引出人生的道理,知道美物可能带来祸害,就像剖开麝香囊见到其价值所在,寓意深沉。

“一朝珠出渊,百金未酬价”运用珍珠的比喻,说明真正的价值可能尚未被世人充分认识。“尔寻远公去,絜钵庐峰下”祝愿友人如远行的高僧般,远离尘世,归隐山林。“我趋仁义急,不解如陶谢”则表明自己专注于仁义之道,不愿像陶渊明、谢灵运那样选择隐逸。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梅尧臣深沉的人生哲学和坚定的道德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答中上人卷

吹笛皆学龙,吹笙皆学凤。

又于笙笛间,高下不相中。

得其精者稀,得其粗者众。

况于真出音,千岁不复梦。

尔为学笙欤,颇已臻妙弄。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答中道小疾见寄

嵇康性弥懒,曾不废养生。

子姑当妙年,何乃劳其精。

老聃有至论,身孰亲于名。

诗本道情性,不须大厥声。

方闻理平淡,昏晓在渊明。

寝欲来于梦,食欲来于羹。

渊明傥有灵,为子气不平。

其人实傲佚,不喜子缠萦。

吾今敢告子,幸愿少适情。

时能与子饮,莫惜倒瓶罂。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答王太祝卷

朝回泥涂不可出,饥马倦仆驱之顽。

闭门独与古人语,黄卷未终闻扣关。

贤哉公族肯来顾,诗袖大篇令我删。

珠光玉莹绝瑕颣,强欲指擿徒羞颜。

自同培塿最浅狭,安得与子论丘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答王君石遗包虎二轴

老包曰岳岳生鼎,二人画虎通神明。

凡为一虎不知价,钜公贵士珍其名。

死来年深搜索尽,何意好事识尤精。

丹枫映坡茅叶白,雌者将乳雄坡行。

细毛出肉不见迹,相顾猛气都如生。

忽闻持遗非素望,穷民展玩忘愁婴。

奇哉真是老包笔,世间空有黄金籯。

因思前岁韩公子,亦赠尺纸图生狞。

傍题小子乃包鼎,此时偶得已可惊。

借问吾乡与天下,二包之美谁能并。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