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君石遗包虎二轴

老包曰岳岳生鼎,二人画虎通神明。

凡为一虎不知价,钜公贵士珍其名。

死来年深搜索尽,何意好事识尤精。

丹枫映坡茅叶白,雌者将乳雄坡行。

细毛出肉不见迹,相顾猛气都如生。

忽闻持遗非素望,穷民展玩忘愁婴。

奇哉真是老包笔,世间空有黄金籯。

因思前岁韩公子,亦赠尺纸图生狞。

傍题小子乃包鼎,此时偶得已可惊。

借问吾乡与天下,二包之美谁能并。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老包曾言,岳岳之才如同鼎炉,两人画虎技艺非凡
寻常老虎无从估价,权贵之人珍视他们的名声
死后多年搜寻无果,谁料好事者对之作精细研究
红枫映衬山坡,茅草洁白,雌虎将要哺乳,雄虎在旁
细毛隐现于肌肉间,不见痕迹,彼此相望,猛气逼真
忽然听说有人赠送非同寻常的画作,贫民欣赏中忘却忧愁
真是老包的神来之笔,世间仅此一幅,价值连城
想起去年韩公子也曾赠我狰狞虎图
旁边题字注明作者是包鼎,此刻重见,令人惊叹
请问吾乡乃至天下,老包与包鼎的画作,谁更出色

注释

岳岳:形容人才华出众。
黄金籯:极珍贵的物品,比喻稀世之宝。
尺纸图:小幅的画作。
生狞:凶猛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答王君石遗包虎二轴》,通过对老包画虎的赞誉,展现了画家技艺的高超和作品的生动传神。"老包曰岳岳生鼎"描绘了包氏画虎的技艺如同山岳般雄浑,"二人画虎通神明"则强调了他们合作的默契和画作的神韵。"凡为一虎不知价",说明作品虽朴素,但价值非凡,"钜公贵士珍其名"表达了对画师及作品的尊重。

诗中提到画中的老虎虽死已久,但搜寻无遗,可见其艺术魅力。"雌者将乳雄坡行"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母虎哺乳的情景,"细毛出肉不见迹"赞美了画面的细腻与逼真。"忽闻持遗非素望"表达对意外得到这幅画的惊喜,"奇哉真是老包笔"再次肯定了画作出自名家之手。

诗人将此画与前年韩公子所赠的生狞图相提并论,认为两者都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瑰宝,最后以"二包之美谁能并"的疑问,表达了对两位画家技艺的推崇,以及对这两幅画作的极高评价。整首诗洋溢着对艺术的赞赏和对友人馈赠的感激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答仲源太傅八日遗酒

陶潜九月九,无酒望白衣。

何言先一日,双榼忽我归。

借问遗酒谁,天宗分日晖。

明当酌大斗,黄菊羔醅肥。

李贺诸王孙,作诗字欲飞。

闻多锦囊句,将报惭才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答冲雅上人遗草书并诗

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

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

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

笔草数行字,瘦蛇起春雷。

渴墨未散雾,屈角麟欲开。

装为两大轴,置我并琼瑰。

懒瞋长须奴,挂壁不扫埃。

智永与怀素,其名久崔嵬。

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

未料辄以我,便比和羹梅。

我心常苦酸,得姓何可能。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答刘原甫

生平多交友,常恨会遇稀。

每念相笑语,昨是今或非。

重惜向时游,出处苦乖违。

从今傥有酒,莫问梨栗微。

前夕呼我饮,遣奴来扣扉。

暗犯风雪往,醉脱冠服归。

夜来新霁月,清吐万里辉。

刘郎戴幅巾,江叟披褐衣。

相过无百步,谁虞窃诃讥。

三家若循环,但知具甘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答刘原甫寄糟姜

名国万家城,千畦等封侯。

斸当燕去前,腌牙费糟丘。

无筋偃王笑,有味三闾羞。

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优。

又寄蓬门下,作赋谁肯休。

唯我广文舍,免为齑盐仇。

刘公汉家裔,才学歆向俦。

胸怀饱经史,辨论出九州。

曾不奉权贵,但与故人投。

赠辛非赠甘,此意当自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