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这段诗出自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示志诚偈。诗中蕴含深刻的佛法哲理,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本质。
首句“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视角对待生死态度的禅机智慧。在这里,“坐”和“卧”不仅是形象上的对立,更隐喻了生与死、动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惠能大师通过这种对比,揭示出生与死并非如常人所见的绝对状态,而是可以超越的境界。
第二句“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过”则进一步深化了上述思想。“一具臭骨头”形象地描绘了人的身体在死亡后的无常与渺小,暗示着物质形骸的虚幻不实。而“何为立功过”则是在问世人为何要执着于身后名闻利养之类的世俗功业。惠能大师通过这一问句,指出了人们在生死面前的迷茫与盲目,提倡我们应当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生命、死亡和人生的深刻反思,也是禅宗“明心见性”理念的一种艺术展现。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激发人们对于自我与宇宙本质的深层次思考。
不详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月夜瞻■路,浮云飒飒归。减书参去便,风急不听回。
我国天岸北,他邦地角西。
日南无有雁,谁为向林飞。
故里灯无主,他方宝树摧。
神灵去何处,玉貌已成灰。
忆想哀情切,悲君愿不随。
孰知乡国路,空见白云归。
不虑菩提远,焉将鹿苑遥。
祇愁悬路险,非意业风飘。
八塔难诚见,参著经劫烧。
何其人愿满,目睹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