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岳般若寺

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

石路险盘岚霭滑,僧窗高倚泬寥明。

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杉松是自生。

更有上方难上处,紫苔红藓绕峥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众多山峰中这座山峰最为青翠,诸多寺庙中这座寺庙名声最高。
石砌的小路险峻盘旋,云雾湿润滑腻,僧侣的窗户高高倚靠在清澈空旷的明亮之处。
耸入云端的殿阁仿佛天造之物,遍地的杉树和松树自然生长未经雕琢。
还有更上方难以攀登的地方,紫色的苔藓和红色的藓类植物缠绕着崎岖不平的山石。

注释

诸峰:众多的山峰。
翠少:青翠较少,这里指其他山峰相比下不够青翠。
中峰:中间的山峰,特指诗中描述的山峰。
五寺:泛指许多寺庙。
名高:名声高,知名度大。
石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险盘:险峻地盘旋。
岚霭:山中的云气。
滑:湿润滑腻。
僧窗:寺庙中的窗户。
高倚:高高地倚靠。
泬寥:形容天空高远空旷,这里指窗户视野开阔。
凌空:高耸于空中。
殿阁:宫殿与楼阁,这里指寺庙的建筑。
由天设:如同天造地设,形容自然而又壮观。
遍地:到处,广泛。
杉松:杉树和松树,常绿乔木。
上方:更高的地方。
难上处:难以攀登之处。
紫苔:紫色的苔藓。
红藓:红色的藓类植物。
绕峥嵘:环绕着崎岖不平的山石。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位于深山之中,风景秀丽的佛教寺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建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南岳般若寺的神秘与庄严。

"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两句,表明在众多山峰中,有一座特别秀美的山峰,而这座山峰上的寺庙,在五个著名寺庙中尤为突出。这里的“翠”字,不仅形容了山峰的青绿,更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石路险盘岚霭滑,僧窗高倚泬寥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通往寺庙的道路崎岖不平,以及寺内僧侣居所的高耸和窗外透进的微光。这里的“岚霭”形容云雾缭绕,增添了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杉松是自生"两句,则描写了寺庙建筑仿佛天成,以及周围环境中杉松繁茂而自然生长的情景。这里的“凌空”和“由天设”,都强化了寺庙超凡脱俗的感觉。

最后,"更有上方难上处,紫苔红藓绕峥嵘"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寺庙周围环境的险峻,以及地面上生长着各种色彩斑斓的地衣和苔藓。这里的“上方”指的是更为高处的位置,而“难上处”,则凸显出那里的险峻与偏远。

整首诗通过对山峰、道路、寺庙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南岳般若寺超凡脱俗的美丽景象和深邃的宗教氛围。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题真州精舍

波心精舍好,那岸是繁华。

碍目无高树,当门即远沙。

晨斋来海客,夜磬到渔家。

石鼎秋涛静,禅回有岳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题梁贤巽公房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

头白已无行脚念,自开荒寺住烟萝。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

南祖衣盂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

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无本上人

往年吟月社,因乱散扬州。

未免无端事,何妨出世流。

洞庭禅过腊,衡岳坐经秋。

终说将衣钵,天台老去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