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消磨豪气尽,踪迹任浮沈。
有地堪逃暑,无人可会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豪情消磨后的淡然心境与孤独感。首句“消磨豪气尽”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转变,豪情壮志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消散。接着“踪迹任浮沈”一句,展现了诗人不再追求名利,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有地堪逃暑”则暗示了诗人找到了一处避暑之地,或许是一处清凉的山林或是静谧的湖畔,这里可以暂时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然而,“无人可会心”又将这种宁静置于孤独之中,表达了即使身处自然美景之中,也难以找到知音共赏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从豪情到淡泊,再到孤独的内心历程,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个人命运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繁华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普遍愿望。
不详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芙蓉我独宿,君自恩江来。
为结同心友,禅关日日开。
大道元无定,如何说觉今。
须知觉了后,不减原初心。
借问觉者谁,未许落言思。
向日华堂下,寒温祗自知。
圣贤久寂莫,六籍总荒芜。
夜夜庭前月,相看自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