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篱如鸡栖,茅屋类蜗壳。
静几默如禅,往来人不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竹篱如鸡栖,茅屋类蜗壳”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了诗人隐居的环境。竹篱像鸡群栖息一般自然而舒适,茅屋则似蜗牛壳般简陋而安稳。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静几默如禅”一句,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在的心灵状态。“静几”即是一种宁静,甚至于超脱尘世的境界;“默如禅”则表明诗人达到了禅定的平和与宁静。这里的“默”,并非是没有声音,而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安详无言。
最后,“往来人不觉”一句,进一步突出了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尽管外界的人来人往,但在诗人的感知中,这些都已不足为道,不值得留意。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淡漠。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生活理念。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丛筠裹圜檐,净影碧如水。
谁识爱君心,过桥先到此。
文石间苍苔,相引入深坞。
莫撼青琅玕,无时露如雨。
繁红层若云,密绿叠如浪。
青帝下寻春,满园开步障。
枯荻饶霜风,暮寒声索索。
无限有微禽,捉之宿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