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
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像牂牁,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
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
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注释

临蒸:衡阳旧名,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
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雁几行: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每年秋天大雁南飞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飞。
这里一则劝慰卢衡州莫叹南方之炎热,一则询问秋来大雁来衡的景况。
林邑:古地名,治所北临骥州,在今越南境内。
戟:古兵嚣的一种,长杆顶端装有月牙形的利刃。
牂牁:古郡名,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
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
汤:热水。
蒹葭:一名荻,即芦苇。
渐沥:风吹芦苇的声响。
柚:橘类果木,即柚子。
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柳恽字文畅,河东人,工诗善琴,后贬吴兴太守。
潇湘:湖南境内的两条水名,这里代指在湖南为官的卢衡州。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天收到远方亲友来信后的情景。开篇“临蒸且莫叹炎方”,意指夏日的热气尚存,但已感秋风渐起,不必过分叹息炎热之境。“为报秋来雁几行”则表明诗人收到了秋天的信件,可能是通过大雁传递。

“林邑东回山似戟”,这里的“林邑”指的是林中的集落或城邑,“东回山似戟”则形容山势如同戟一般挺拔。“牂牁南下水如汤”,“牂牁”是水流湍急的声音,“南下水如汤”则描绘了水流南下,其热烈如同沸腾的汤水。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蒹葭”指的是芦苇丛生的样子,“淅沥”形容轻薄的雾气,“含秋雾”则是秋天的迷雾笼罩着这些植物。接着,“橘柚玲珑透夕阳”描绘了橘柚果实在晚霞中的光泽。

最后两句“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潇湘”,诗人表明自己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旅者,而是有着深远情感和思念之人,仍将这份情意询问给那遥远的地方,即便是对着潇湘(古代地名,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的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收到亲友书信后的一种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与秋天萧瑟的气息相呼应,展现了一种淡远而深沉的情怀。

收录诗词(184)

柳宗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字:子厚
  • 籍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73年-819年

相关古诗词

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

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

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

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答刘连州邦字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

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

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

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