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舫斋种竹

谁分碧玉两三枝,爱护先教槿作篱。

我欲醉移须有日,客从径造却无时。

未分嶰谷阴阳管,先和淇园瑟僩诗。

多少世间凡草木,岁寒时节始应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半舫斋中种植竹子的情景,充满了对竹子独特情感与哲思的表达。

首先,“谁分碧玉两三枝”,诗人以“碧玉”比喻竹子,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翠绿与珍贵,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碧玉。接着,“爱护先教槿作篱”,说明竹子被细心呵护,周围以槿花为篱笆,既保护了竹子,也营造了一种雅致的环境氛围。

“我欲醉移须有日,客从径造却无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他渴望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将竹子移入室内,享受其带来的宁静与清幽;而客人来访时,却无法预知时间,体现了竹子自然生长的不可控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未分嶰谷阴阳管,先和淇园瑟僩诗”,这里运用了典故,通过“嶰谷”和“淇园”的对比,强调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独特之美。同时,通过引用“瑟僩诗”,进一步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品格,如同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君子之风。

最后,“多少世间凡草木,岁寒时节始应知”,诗人以竹子为媒介,反思世间万物,只有在严冬时节,才能真正显现其坚韧不拔的本色。这不仅是对竹子品质的颂扬,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在逆境中坚守自我,展现出真正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温生廉还江西

温生颖迈仍好修,问事不休贾长头。

负墙请十不酬一,使我愧尔东家叟。

诗家不比春秋学,三传犹闻束高阁。

夫何笺注斗纷然,混沌那堪七日凿。

子今去矣我一言,为问乃翁然不然。

古人亦读三百篇,政也可达使可专。

只今屈首穷心力,郢书燕说滋纷惑。

镂冰刻棘巧何为,名成至比敲门石。

不知清庙有遗音,讽诵要于言外得。

兹行不用感别离,归而求之有馀师。

形式: 古风

中秋夜超胜楼玩月

良宵歌管在高楼,万里青天一鉴流。

绛阙珠宫真不夜,冰蟾玉兔揔宜秋。

兴来且据胡床坐,醉后还惊大地浮。

天柱峰头何似此,恍疑身到月宫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早起

纸窗斜漏白,暗室未全明。

庭树鸟争噪,邻家鸡独鸣。

四墙犹鼾睡,壮志独潜惊。

万古一昏晓,淹留何所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耳鸣

耳内真何有,年来解作声。

磬乎时殷殷,蝇也只营营。

稍向喧中息,知从甚处生。

天应怜寂寞,将尔当箫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