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牧牛图

千里烟草绿,连山雨新足。

老牛抱朝饥,向山影觳觫。

犊儿狂走先过浦,却立长鸣待其母。

母子为人实仓廪,汝饱不惭人愧汝。

牧童生来日日娱,只忧身大当把锄。

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间有广舆。

形式: 古风

翻译

千里之地草木翠绿,连绵的山峦雨水充足。
老牛因早晨饥饿,向着山的阴影颤抖着寻找食物。
小牛欢腾地跑过水边,回头长鸣等待它的母亲。
母子俩为人类提供食物,你吃饱了不必羞愧,反而是人应该感到惭愧。
牧童自出生以来每日快乐,只担心自己长大后要扛锄头劳作。
太阳西斜,他在牛背上睡足,不相信世间还有宽大的车马。

注释

千里:形容范围广大。
烟草:草类植物。
绿:绿色。
连山:连接不断的山脉。
雨新足:雨水充足。
老牛:年老的牛。
觳觫:因恐惧或寒冷而颤抖。
犊儿:小牛。
浦:水边。
母:母亲。
实仓廪:充实仓库,提供食物。
惭:感到惭愧。
牧童:放牧的孩子。
娱:娱乐,快乐。
身大:身体长大。
不信:不相信。
广舆:宽大的车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牧场景象。"千里烟草绿,连山雨新足",诗人以广阔的视野展现了雨后青翠的田野和绵延起伏的山峦,营造出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接着,"老牛抱朝饥,向山影觳觫",形象地刻画了老牛在雨后初晴的早晨,因饥饿而颤抖着寻找食物的情景。

"犊儿狂走先过浦,却立长鸣待其母",小牛犊活泼可爱,急于寻找母亲,表现出母子间的亲情纽带。"母子为人实仓廪,汝饱不惭人愧汝",诗人借此寓言,批评那些不知感恩的人,暗示牛儿的辛勤劳动滋养了人类的生活,而它们却无怨无悔。

"牧童生来日日娱,只忧身大当把锄",牧童虽然生活简单,但内心快乐,他的担忧反映出对未来的朴素期待,即希望长大后能用自己的力气耕田。最后,"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间有广舆",描绘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即使没有华丽的交通工具,也能在自然中找到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牧牛图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温馨,以及人们对自然和亲情的深深敬畏。陈与义的笔触细腻,富有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题唐希雅画寒江图

江头云黄天酝雪,树枝惨惨冻欲折。

耐寒野鸭不知归,犹向沙边弄羽衣。

黄茅终日不自力,影乱弱藻相因依。

惟有苍石如卧虎,不受阴晴与寒暑。

舟中过客莫敢侮,闲伴长江了今古。

形式: 古风

题酒务壁

野马本不羁,无奈卯与申。

当时彭泽令,定是英雄人。

客来两绳床,客去一欠伸。

市声自杂沓,炉烟自轮囷。

莺声时节改,杏叶雨气新。

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自题西轩壁,不杂徐庾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崇山

短篷如凫鹥,载我万斛愁。

试登山上亭,却望沙际舟。

世故莽相急,长江去悠悠。

西南浸山影,晦明分中流。

荡摇宝鉴面,翠髻千螺浮。

去程虽云阻,兹地固堪留。

客路惜胜日,临风搔白头。

众色忽已晚,川光抱岩幽。

三老呼不置,我兴方未收。

下山事复多,题诗记曾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董宗禹园先志亭宗禹之父早失母万方求得之此其晚节色养之地也

作客古南阳,问俗仁孝敦。

坐读杜羔传,起访城西园。

伟哉是家事,作传堪千言。

当年怀橘处,华屋澹晓暾。

大松荫后楹,小松罗前轩。

风露所沐浴,千载当连根。

我已废蓼莪,感兹泪河翻。

叶声含三叹,送我出园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