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亭影在乱花中,怅望无人此醉同。
听尽暮钟犹独坐,水边襟袖起春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独坐于南亭的情景。他所处的环境是“孤亭影在乱花中”,可见亭子周围花开得很盛,但却显得有些凄凉,因为作者感到的是“怅望无人此醉同”。这不仅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流露出了一种寂寞和孤独的情绪。
诗人继续写道:“听尽暮钟犹独坐”,夜幕降临,钟声响起,作者依然独自坐在那里,这种静谧与孤独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深沉。最后一句“水边襟袖起春风”则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作者的衣袖因春风而飘扬,仿佛是他与自然对话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我沉醉于美好自然之中的意境。这种意境既有唐代文人特有的闲适与淡泊,也蕴含着他们对于人生无常和孤独感受的深刻体验。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青云席中罗袜尘,白首江上吟诗人。
登龙不及三千士,虚度膺门二十春。
平生望断云层层,紫府杳是他人登。
却应归访溪边寺,说向当时同社僧。
尊前谁伴谢公游,莲岳晴来翠满楼。
坐见一方金变化,独吟红药对残秋。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