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轩为丹丘杜高士作

长松千树拥前荣,虚籁还从树底鸣。

一片海涛云杪堕,几番山雨月中生。

茶香夜煮苓泉活,琴思秋翻鹤帐清。

安得南华老仙伯,相随轩上说风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成片的长松簇拥着前方的繁荣景象,空洞的声音从树下回荡。
云海般的浪花仿佛从云端坠落,山雨在月光中一次次新生。
夜晚煮茶,取自苓泉,泉水涌动,带来生机;秋天弹琴,思绪如鹤帐般清澈。
如何能邀请到南华老仙这样的高人,与我在轩窗边共论风声呢?

注释

长松:高大的松树。
虚籁:空洞的声音。
海涛云杪:云海般的浪花。
山雨月中:山间月夜的雨。
苓泉:传说中的神泉。
鹤帐:形容琴音清雅如鹤鸣。
南华老仙:道教典故中的仙人。
轩上:屋檐或窗边。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听松轩为丹丘杜高士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自然景象。首句“长松千树拥前荣”,展现了松林的壮观与生机,暗示了听松轩的清幽环境。次句“虚籁还从树底鸣”,以“虚籁”形容松涛声,强调了声音的空灵和自然。

第三句“一片海涛云杪堕”,运用比喻,将松涛比作海浪,形象地描绘出松林中风起时的壮阔气势。第四句“几番山雨月中生”,进一步描绘了雨后月夜的清新,增添了诗意的层次。

第五句“茶香夜煮苓泉活”,通过茶香与山泉的联想,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第六句“琴思秋翻鹤帐清”,则借琴声和秋鹤的意象,表达了诗人高雅的志趣和心境。

结尾两句“安得南华老仙伯,相随轩上说风声”,诗人期盼能与像丹丘杜高士这样的隐逸之士一同在听松轩上,共享这份与自然对话的乐趣,流露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听松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郡楼晚望览临武堂故基

全晋山川气象开,满城烟树拥层台。

土风旧有尧时俗,人物今无楚国材。

千嶂晚云原上合,两河秋色雁边来。

昔贤胜赏今陈迹,落日登临画角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闻归集贤远引奉简一章

故旧相看逐逝波,思归无路欲如何。

将军每叹檀公策,朝士徒悲穆氏歌。

南海明珠来贡少,中原健马出征多。

先生自说将高举,不遣冥鸿到罻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秦淮晚眺

赤栏桥下暮潮空,远火疏舂晻霭中。

新月半天分落照,断云千里附归鸿。

严城鼓角秋声早,故国山川王气终。

莫讶时来一长望,越吟荆赋思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人雁吟二章(其一)

雁飞渡江谋稻粱,江人趁熟亦渡江。

雁下江中唼蘋藻,人饥尽属江中央。

天长水阔罗网多,无衣无食可奈何?

人声未断雁声起,弃儿呱呱道傍死。

不见雁春还北飞,人今去此将何之?

叹息人穷不如鸟,何日相随如雁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