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

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漫长的夜晚,凉风习习,楚地的旅人感到悲伤,清脆的捣衣声和繁多的更漏在月高时分回响。
秋霜染白了鬓发,年华空逝,而我的官位仍然低微,如同春天的草色般不起眼。
以诗文才华著名已很久,却迟迟未能踏上仕途的高位。
汉朝的卿相都是我的知交,如果不推荐像扬雄这样的贤才,我还能推荐谁呢?

注释

遥夜:漫长的夜晚。
楚客:指远离家乡的旅人。
清砧:捣衣的声音,古时捣衣常用于准备过冬的衣物。
繁漏:频繁的更漏,古代计时工具,此处指时间的流逝。
鬓:两颊靠近耳朵的头发。
春草如袍:比喻职位低微,如春草般普通。
烟霄:高位,朝廷。
得路:得到升迁的机会。
汉庭卿相:指汉朝的高官重臣。
荐:推荐。
扬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一个清凉的秋夜里,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这不仅因为秋天本身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愁绪,而且也与诗人个人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遥夜凉风楚客悲”表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夜晚,感受到凉风的吹拂,而这种感觉加深了他作为客居异地者的孤独和哀愁。"清砧繁漏月高时"则描绘出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夜景,其中“清砧”指的是夜晚清脆的声音,而“繁漏”是古代计时器中的滴水声,这些都加强了夜的深沉和时间的流逝。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个人地位未得以提高的感慨。"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显示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未来发展的期待和迫切。

最后两句“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则表明了诗人对朝中亲友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于才能被认可的渴望。这里提到的“汉庭卿相”是指朝廷中的高官,而“不荐扬雄欲荐谁”则是在强调如果连像扬雄这样的才子都不需要推荐,那么还有谁比他们更值得推荐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才华认可和社会地位提升的渴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高仆射罢节度让尚书授少保分司喜遂游山水之作

暂辞八座罢双旌,便作登山临水行。

能以忠贞酬重任,不将富贵碍高情。

朱门出去簪缨从,绛帐归来歌吹迎。

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敏中洛下即事

昨日池塘春草生,阿连新有好诗成。

花园到处莺呼入,骢马游时客避行。

水暖鱼多似南国,人稀尘少胜西京。

洛中佳境应无限,若欲谙知问老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梦得

纶阁沈沈无宠命,苏台籍籍有能声。

岂唯不得清文力,但恐空传冗吏名。

郎署回翔何水部,江湖留滞谢宣城。

所嗟非独君如此,自古才难共命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梦得冬日晨兴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帐下从容起,窗间昽昒明。

照书灯未灭,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