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全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哀伤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尚记宣和末,贤科擢阿戎”通过回忆历史上的宣和年间(1119-1125年)及贤良科举选人才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宣和是北宋晚期的一个较为安定的时期,而“贤科擢阿戎”则指的是当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特别提到的是“阿戎”,可能指的是某位德才兼备的人物。
第三句“义方传辇下”中的“义方”通常是用来称呼有道义、正直之士的名字或代号,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诗人通过提及这位德高望重者的名声,表达了对其品行的赞赏和怀念。
第四句“士誉走江东”则是在说这位贤良之士的美好名声传遍了江东地区,显示出他在世人的评价中备受推崇。
第五句“贺厦心虽切”中的“贺厦”可能是指诗人本身或其同僚,对于失去这位贤良之士的哀伤和不舍。"心虽切"则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痛楚。
第六句“披云意自忡”中的“披云”可能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慰藉,通过观察云彩来缓解自己的哀伤情绪。"意自忡"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有外界的安慰,但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思念难以排遣。
最后两句“思君想眉目,悲咽对西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思君"即思念故人,"想眉目"则是通过回忆对方的容颜来增加对其的怀念之情。而“悲咽对西风”则是在说诗人在面对西风时,不禁感慨万千,哀伤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故人的追思和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