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文觉显公房

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满石盂。

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斑斓的碎玉滋养着菖蒲,
一勺清澈泉水注满石盂。

注释

斓斑:色彩斑斓的样子。
碎玉:形容石头破裂成的小块。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常用于装饰或药用。
清泉:清澈的泉水。
满:充满。
石盂:用石头制成的容器,形状像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书房生活图景。开篇“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满石盂”两句,通过对室内摆设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斓斑碎玉”可能是指用小块的玉石来装饰室内,或许是诗人对环境中某种光泽物体的比喻性表达,而“养菖蒲”则暗示了室内清新的空气和诗人的雅趣。接着,“一勺清泉满石盂”则更增添了一份淡定与宁静,似乎诗人在书房中不仅享受着精神的滋润,也享受着简单却纯净的物质生活。

接下来的“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学者风度和他对古籍的尊崇。这里的“净几明窗”营造出一个光线充足、环境清幽的写作空间,而“书小楷”则表现了诗人工于笔墨,追求书法艺术的完美。“便同《尔雅》注虫鱼”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学识渊博,他仿佛在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对古代辞书《尔雅》中的生物条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云师无著自金陵来,见余广陵,且遗余《支遁鹰马图》。将归,以诗送之,且还其画

道人自嫌三世将,弃家十年今始壮。

玉骨犹寒富贵馀,漆瞳已照人天上。

去年相见古长干,众中矫矫如翔鸾。

今年过我江西寺,病瘦已作霜松寒。

朱颜不办供岁月,风中蒿火汤中雪。

好问君家黄面翁,乞得摩尼照生灭。

莫学王郎与支遁,臂鹰走马怜神骏。

还君画图君自收,不如木人骑土牛。

形式: 古风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一)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二)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

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三)

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