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载都城客,孤身冒百艰。
一饥非死所,万里有生还。
去国吾何意,从人病不间。
共看双白鬓,似得半生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九月十三日出善利门》,虽然题目中给出了,但根据你的要求,我仅就内容进行鉴赏:
"十载都城客,孤身冒百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长期在京都为客,历经种种艰辛,生活孤寂而艰难。
"一饥非死所,万里有生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存困境的坚韧态度,即使面临饥饿,也坚信自己能够熬过难关,有朝一日能够脱离困境,返回故乡。
"去国吾何意,从人病不间",诗人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离开国家并非本愿,而是因为疾病缠身,不得不随波逐流。
"共看双白鬓,似得半生闲",最后两句感慨万分,与友人共看自己斑白的双鬓,感叹岁月匆匆,似乎只有在这样的半生漂泊后,才体会到些许闲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活的艰辛描绘,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不详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向老逢清节,归怀托素晖。
飞萤元失照,重露已沾衣。
稍稍孤光动,沉沉众籁微。
不应明白发,似欲劝人归。
欢声喜气塞康庄,妙舞清歌乐未央。
此节定知随意好,今宵端复为人长。
妆成粉白生春色,酒泻鹅黄射烛光。
报答风光须一醉,从来千骑贵东方。
老气峥嵘盖九州,治声腾涌逐双流。
向来置醴蒙殊遇,此日弹冠愧少留。
千里山连环故国,中秋月好傍黄楼。
不应为米轻乡里,定复还从马少游。
两疏父子共含香,不独家荣国有光。
剩欲展怀因问疾,孰知相对只衔觞。
年侵身要兼人健,节近花须满意黄。
从此竹林须小阮,只今未可弃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