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途中作

松橘苍黄覆钓矶,早年生计近年违。

老知风月终堪恨,贫觉家山不易归。

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

买臣严助精灵在,应笑无成一布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松树和橘树已显苍老黄色,覆盖着钓鱼的岩石,早年的生计如今却与我渐行渐远。
年老时深知风月终令人遗憾,贫穷时更觉家乡难以回归。
离别岸边,客船与大雁一同落下,晚上的行程中,霜叶如飞向行人。
想起买臣和严助这样的贤才,他们的精神犹在,他们若知我一事无成,定会嘲笑我这个平民百姓。

注释

松橘:指松树和橘树。
钓矶:钓鱼的岩石。
生计:谋生手段。
违:违背,远离。
风月:泛指美好的时光或风花雪月之事。
家山:故乡。
客帆:他乡船只的帆。
霜叶:秋天的落叶,象征岁月流逝。
买臣:西汉文学家朱买臣,以贫穷而发奋读书闻名。
严助:西汉学者,与买臣一样有才学但贫困。
布衣:平民,没有官职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的心境与景象。"松橘苍黄覆钓矶,早年生计近年违"表明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生涯规划的变迁,从绿意盎然的松树、黄色的橘子,以及覆盖着岩石的藤蔓,展现了时间在自然界留下的痕迹,同时也暗示诗人早年制订的人生计画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未能完全实现。

"老知风月终堪恨,贫觉家山不易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活贫困以及归乡之路的复杂情感。"风月"指代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而"终堪恨"则显示出诗人对此生无尽的追忆与留恋。而"贫觉家山不易归"强调了经济上的窘迫和归乡之路的艰难。

接下来的"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描绘了一幅离别与秋天景色的画面。"别岸客帆"指的是远离家乡的旅途中所见到的客船,"和雁落"则是秋高气爽之时大雁南飞的景象。而"晚程霜叶向人飞"则形象地描绘了傍晚时分,路上寒风凛冽,树叶在空中飘舞的情境。

最后两句"买臣严助精灵在,应笑无成一布衣"表达了一种对古代忠诚辅佐之士的仰慕,以及对于自己未能有所建树、只有一件布衣的自嘲。诗人通过历史上的忠良比喻自己的境遇,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幽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流逝以及归乡之路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代文宣王答

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

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

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冬暮城西晚眺

谬忝莲华幕,虚沾柏署官。

欹危长抱疾,衰老不禁寒。

时事已日过,世途行转难。

千崖兼万壑,只向望中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试后投所知

此日蓬壶两日程,当时消息甚分明。

桃须曼倩催方熟,橘待洪崖遣始行。

岛外音书应有意,眼前尘士渐无情。

莫教更似山西鼠,啮破愁肠恨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北邙山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

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

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