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妙高台

占得湘中地最高,山川端欲助人豪。

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

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

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四方的景象,充满了豪迈的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占得湘中地最高"一句,表明了诗人所站立之处是能够看见最远的地方,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势。"山川端欲助人豪"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英雄事业的向往和期许。

接下来的"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两句,通过对水草之美的描写,以及将之与历史文化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与文化传承的深厚感情。其中“吴会”和“楚骚”分别指代了江南地区的繁华和楚地的悠长历史。

"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则描绘了一种居住在青翠山色之中的宁静生活,以及通过水面反射出的秋意。这里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居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最后两句"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刀"则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想要割舍尘世羁绊、追求诗人理想的心声。这里“阑干”指的是长城或其他高墙,而“家何许”则是在询问自己的家在何处,表现了对归属和根基的探寻。“徒赋归心折大刀”则是说尽管内心充满了归乡的渴望,但却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这种情感,并且愿意像断刀一样决绝地割舍一切不再回头。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理想和生活现实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登岘山用刘清叔韵

向来碑在所,今见下牛羊。

魂逐江山老,名流史传香。

吴谋千载伟,晋事一丘荒。

不用凭高看,中原尚鹿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登定王台(其二)

羽旄钟鼓旧曾游,沟叶宫花迹尚留。

耆老遗开秦雍土,登临伟观楚湘州。

月明故国存千祀,木落空山又一秋。

极目长天诗不尽,西风吹雁使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登定王台(其一)

汉恩列土育如春,留得芳名远到今。

几换人民此城郭,四围阛阓有山林。

见长安日存吾敬,望大行云契彼心。

忠孝永贻千载后,绝胜易水筑黄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登果州金泉山和韵

故迹存栖鹤,高风扫镜鸾。

烟霞扃地邃,冰雪照人寒。

妙句挥浓墨,仙颜焕渥丹。

虽云归棹晚,犹及附飞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