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商洛令陈成伯

此去替期犹半岁,商山穷僻少医名。

感伤多后风防滞,暑湿偏时疾易生。

圣智不能无蹇剥,贤才方善处哀荣。

斯言至浅理非浅,少补英豪一二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离别后还有半年的时间未满,商山偏远地区医生稀少知名。
感伤过度容易导致身体停滞,夏天潮湿时节疾病更容易滋生。
即使是圣贤也会遭遇困难和挫折,贤能之人擅长在逆境中应对荣辱。
这道理看似浅显,实则深刻,少许能帮助英雄豪杰们看清一些事情。

注释

此去:这次离开。
替期:期限。
犹:还。
半岁:半年。
商山:地名,古代隐士常居之地。
穷僻:偏远、荒凉。
少医名:医生罕见,名声不大。
感伤:情绪低落。
风防滞:情绪郁结导致身体机能受阻。
暑湿:夏季湿热天气。
疾易生:疾病容易发生。
圣智:圣人智慧。
无蹇剥:无法避免困境。
贤才:贤能的人才。
善处:妥善处理。
哀荣:困厄与荣耀。
斯言:这话。
至浅:表面看起来简单。
理非浅:实际含义深刻。
少补:略加弥补。
英豪:英雄豪杰。
一二明:稍微明白一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代书寄商洛令陈成伯》。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陈成伯在偏远商山任职的关切之情。他提到陈成伯所在的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疾病容易因气候条件而滋生,暗示了当地的艰难环境。诗人以"圣智不能无蹇剥"来比喻即使贤能如陈成伯,也难免会遇到困境,这是对人生挫折的哲理理解。最后,诗人强调了这些道理虽然浅显,但对于身处逆境的陈成伯来说,却能提供一些人生的启示,帮助他更好地应对和明志。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哲理于关怀之中,体现了邵雍诗歌的深沉与智慧。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代书寄程正叔

严亲出守剑门西,色养欢深世表仪。

唐相规模今历历,蜀民遨乐旧熙熙。

海棠洲畔停桡处,金雁桥边立马时。

料得预忧天下计,不忘君者更为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代书寄鄞江知县张太博

长忆当年扫弊庐,弟兄同受策名初。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九秋馀。

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代书寄濠倅张都官

多惭吾亦未知音,天乐虽闻不许寻。

惠子相时情自好,庄生游处意能深。

闲来略记一春事,老去难忘千里心。

洛社交朋每相见,为吾因掉白头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代书答开封府推官姚辅周郎中

世态其如与愿违,必须言进是无知。

遍将底事闲思处,不若西街极论时。

设有奇才能动世,奈何双鬓已如丝。

天边新月从来细,不为人间爱画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