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答开封府推官姚辅周郎中

世态其如与愿违,必须言进是无知。

遍将底事闲思处,不若西街极论时。

设有奇才能动世,奈何双鬓已如丝。

天边新月从来细,不为人间爱画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世事常常不如人意,直言进谏反显愚昧。
在闲暇时反复思考问题,不如直接在西街辩论更有效。
即使有惊人的才华能打动世人,但无奈岁月已使双鬓斑白。
天边的新月总是纤细,它并不因人间的喜好而改变形状,就像画眉鸟一样。

注释

世态:世间情势。
其:副词,表示强调。
如:如同。
与愿违:不符合愿望。
必:必然。
言进:直言进谏。
是:这。
无知:显得无知。
遍:到处,全面。
将:拿,考虑。
底事:究竟什么事。
闲思:闲暇时思考。
处:地方。
不若:不如。
西街:某个街道(这里可能指特定地点或象征性的场所)。
极论:激烈辩论。
设:假设。
有:拥有。
奇才:非凡才能。
能:能够。
动世:打动世人。
奈何:无奈。
双鬓:两鬓。
已:已经。
如丝:像白丝一样。
天边:远方。
新月:初升的月亮。
从来:一直如此。
细:纤细。
不为:不因为。
人间:人世间。
爱:喜欢。
画眉:描绘眉毛,比喻修饰。

鉴赏

这首诗以世事不如人意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期望相悖的感慨。他指出,过分沉溺于无谓的思考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应对,即"遍将底事闲思处,不若西街极论时"。诗人自嘲如果有出众才能本可影响世人,但无奈岁月无情,双鬓已斑白如丝。他以"天边新月从来细"比喻自己的衰老,暗示时不我待,不再追求世俗的繁华,"不为人间爱画眉"则流露出淡泊名利的态度。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体悟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和淡然。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代书答朝中旧友

少日治文章,亦曾观国光。

山林虽不返,畎亩未尝忘。

麋鹿宁无志,鹓鸿自有行。

还知今日事,大故索思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击壤吟

人言别有洞中仙,洞里神仙恐妄传。

若俟灵丹须九转,必求朱顶更千年。

长年国里花千树,安乐窝中乐满悬。

有乐有花仍有酒,却疑身是洞中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击壤吟

击壤三千首,行窝二十家。

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

出入将如意,过从用小车。

人能知此乐,何必待纷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半醉吟(其二)

半醉小车行,世间无此荣。

凉风迎面细,垂柳拂头轻。

意若兼三事,情如拥万兵。

这般闲富贵,料得没人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