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鄞江知县张太博

长忆当年扫弊庐,弟兄同受策名初。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九秋馀。

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常常怀念起当年清理破旧房屋的日子,兄弟们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刚刚开始。
一生中不记得平常琐事,即使千里之外也能通过书信如同近在咫尺般交流。
遥想四明山的风月之美,更何况是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
虽然只有一叶孤舟未能悠闲地离去,只能看到严君询问我的日常生活。

注释

长忆:常常回忆。
弊庐:破旧房屋。
策名:科举考试合格。
初:开始。
寻常事:平常琐事。
犹:仍然。
咫尺书:近在咫尺的书信。
四明:四明山,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馀:剩余,此处指秋天剩余的好时光。
片帆:孤舟。
严君:尊敬的先生。
起居:日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代书寄鄞江知县张太博》。诗中,诗人回忆起早年的时光,与兄弟们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开始了他们的仕途生涯。他感慨万分,一生中那些寻常琐事他已经记不清,但即使千里之外,也能通过书信保持紧密的联系。

诗人表达了对四明(今浙江宁波一带)的美好风月和江山的深深怀念,尤其是秋天的景色更显得格外宜人。然而,他遗憾地提到自己还没有机会乘船归去,只能通过信件问候友人,表达了对张太博的关心和对家乡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回忆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宋代理学士人的淡泊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代书寄濠倅张都官

多惭吾亦未知音,天乐虽闻不许寻。

惠子相时情自好,庄生游处意能深。

闲来略记一春事,老去难忘千里心。

洛社交朋每相见,为吾因掉白头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代书答开封府推官姚辅周郎中

世态其如与愿违,必须言进是无知。

遍将底事闲思处,不若西街极论时。

设有奇才能动世,奈何双鬓已如丝。

天边新月从来细,不为人间爱画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代书答朝中旧友

少日治文章,亦曾观国光。

山林虽不返,畎亩未尝忘。

麋鹿宁无志,鹓鸿自有行。

还知今日事,大故索思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击壤吟

人言别有洞中仙,洞里神仙恐妄传。

若俟灵丹须九转,必求朱顶更千年。

长年国里花千树,安乐窝中乐满悬。

有乐有花仍有酒,却疑身是洞中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