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所作的《既赋金山篇寄子与复系之此诗》。诗中以金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界的感慨。
首句“寄尔金山赋”,点明了诗的主题和对象,诗人将自己对金山的感悟化为文字,寄予友人。接下来,“登天莫自歌”一句,既有对友人登高望远时的劝诫,也暗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使站在高处,也不应盲目自大,应保持谦逊的态度。
“恐惊明月去,其奈白云何”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和白云赋予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月亮和白云的离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夜棹鲸波急,秋衣蜃气多”描绘了一幅夜晚航行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景象,同时通过“鲸波”和“蜃气”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其中,“鲸波”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挑战,“蜃气”则可能寓意着虚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最后,“凭谁慰摇落,满目是江河”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感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生的四季更迭,都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只能寄托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金山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