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

世间相传墨薮书,五十六种名目奇。

中有岐阳石鼓迹,籀文千载存风规。

周道中兴震威武,五年巡狩修上仪。

诸侯剑佩纷随逐,车如流水马飙驰。

春蒐肃奉禽荒戒,告庙还镌金石辞。

从官振彩銮山骨,琢成十数加劂剞。

状如天上落星石,剖割混沌光陆离。

雅颂之间格韵古,尊彝并列款识施。

千年枯石经虫啄,百丈断厓蟠蛟螭。

务光初翻到薤日,神禹手凿岣嵝时。

数行剥落不成字,遗珠碎玉成逸诗。

子云虽老应不解,仲尼删后赏者谁。

嗟嗟秦人扫王迹,儒者六秇皆凌夷。

隶文一起籀文废,俗趋简便真难支。

邹峄之罘俄歇灭,阳米犹自尊相斯。

神呵鬼护石鼓在,三代典型良可推。

吾闻吏部希古道,一代山斗称宗师。

绮靡馀习混雅正,眼见槌碎淮西碑。

以兹感慨扣石鼓,恰如三掺声欢悲。

寄言同学鸿都子,共挽文章八代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石鼓歌》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通过对石鼓这一古代文物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

诗中首先描述了石鼓的种类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岐阳石鼓,其上的籀文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风范与韵味。接着,诗人追溯了石鼓的历史背景,提及周朝中兴时期,周王巡狩四方,诸侯随行,场面壮观,春蒐仪式庄重,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石鼓上的文字记录了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狩猎的重视。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石鼓的形状与质地,将其比作天上陨落的星辰石,剖开后展现出混沌未分的光陆离景象。石鼓上的文字不仅有雅颂之韵,还刻有尊彝款识,显示了古代文化的丰富与精致。尽管经过岁月侵蚀,石鼓上的文字部分剥落,但仍能感受到其蕴含的宝贵价值。

董其昌在此诗中表达了对石鼓及其背后文化传统的深深敬仰,同时也对后世忽视与破坏古代文化遗产的现象表示了忧虑。他提到,随着隶书的兴起,籀文逐渐被取代,传统文化面临着衰败的威胁。然而,石鼓作为三代典型文化的象征,仍然屹立不倒,为后人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宝贵资源。

最后,诗人借石鼓歌表达了对古代文学家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文风过于华丽而偏离正统的批评。他呼吁当代学者和文人共同挽留八代以来逐渐衰微的文章传统,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这首《石鼓歌》,董其昌不仅展现了对古代文物的深刻理解与欣赏,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浯溪读碑图

漫郎左氏癖,鲁国羲之鬼。

千载远擅场,同时恰对垒。

有唐九庙随秋烟,一片中兴石不毁。

几回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

辽鹤归来认城郭,杜鹃声里含君臣。

折钗黄绢森光怪,旧国山河馀气概。

当年富贵腹剑多,异代风流椽笔在。

书生何负于国哉,元祐之籍何当来。

子瞻吃饱惠州饭,涪翁夜上浯溪台。

扶藜扫石溪声咽,不禁技痒还题碣。

清时有味是无能,但漱湘流莫饶舌。

形式: 古风

征虏将军出塞歌

皇家执契静三边,将军更事勒燕然。

心知骄子须大创,耻看烽火照甘泉。

身挟期门射雕子,匣里吴钩泠于水。

雕戈赤羽三千骑,落日黄云一万里。

是时和高塞草枯,我兵勇气先吞胡。

连空幕影随尘遁,竟夕笳声喑不呼。

将军麾下都侠烈,誓刳胡肠饮胡血。

箭锋直挂青海湾,刀镮宁顾天山月。

健儿手握月支头,夺得燕然胡虏愁。

功成不受封侯印,只为长缨志欲酬。

形式: 古风

读书佳山水歌送王季重使君归山阴

会计佳山君所有,石纽藏书凌大酉。

四序长开镜里花,十年种就门前柳。

解经宛转注虫鱼,问字离奇尽蝌蚪。

河阳三十仅嬴馀,函谷五千曾秘授。

以兹澹荡少宦情,梦著林泉轻组绶。

清溪之政不再春,前与纬真称敌手。

月旦悠悠好画龙,浮云忽忽成苍狗。

几经霜信剪芝兰,何限雷门鸣瓦缶。

谷城黄石君所师,句漏丹砂吾得友。

伏枥俱成历块心,悬河共哆谈天口。

许将幽赏契寥寥,一任功名归九九。

人生聚散那可期,吴苑花前重回首。

自言习气剩三馀,小结吾庐才一亩。

閒宜策杖抚孤松,饥即腰镰刈秋韭。

散帙黄虞事可知,操椎六五头堪掊。

身谢灵均虎豹关,游逐史公牛马走。

室远何繇见玉杯,情来只合看齑臼。

要图缣素挂槐堂,领取风云还瓮牗。

江山胜境乐无央,竹简閒勋能不朽。

骥壮犹如日正中,鹏飞须积风之厚。

著君丘壑为书淫,割我烟霞难墨守。

矫然云卧直须臾,圣代逃尧终得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问政山歌为太傅许老师寿

君不见问政山,错出黄山白岳间。

昔日仙人留隐迹,至今白云苍树犹仙关。

上有千尺之松花作饭,下有五色之芝英可餐。

嵚岑本是至人宅,服食顿回童子颜。

山中之政何足问,介弟筑室来追攀。

具茨问道七圣驻,此地迎仙独鹤还。

药灶馀丹光舄奕,灵泉洗耳声潺湲。

山中人兮今吕望,金粟前身语非妄。

膏泽巳遍阎浮提,经纶半出光明藏。

斗杓调燮政所因,拂衣仍作山中相。

岁月赤鸟生有涯,道德青牛寿无量。

道之至者以治身,仙翁何云逃劫尘。

不必鞭螭驭风始超世,巳是金马玉堂人。

汾阳二十四考中书令,南华八千馀岁秋复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