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四)寿李公谨同知

我误留公住。看人间、犹是重阳,满城风雨。

父老棠阴携孺子,记得元宵歌舞。

但稽首、乌乌无语。

我有桓筝千年恨,为谢公、目送还云抚。

公不乐,尚何苦。吾侬心事凭谁诉。

有谁知、闭户穷愁,欲从之去。

闻道明朝生申也,满酌一杯螺浦。

又知复、明年何处。

天若有情西江者,便使君、骢马来当路。

香瓣起,胜金缕。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金缕曲·寿李公谨同知》,出自南宋末年到元朝初期的诗人刘辰翁之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间活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之情。

“看人间、犹是重阳”一句,以重阳节气为背景,传递出时光流转、季节更迭的感慨。重阳,又称重九,是农历九月初九,也是中国传统的登高望远、赏菊花和饮酒的节日。

“满城风雨”则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画面,可能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忧虑。紧接着,“父老棠阴携孺子,记得元宵歌舞”两句,通过对父老携子、忆往昔欢乐场面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但稽首、乌乌无语”一句,则是诗人面对友人的离去,无言以对,只有深深的一鞠躬来表达心中的思念。随后,“我有桓筝千年恨,为谢公、目送还云抚”两句,用“千年恨”形容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同时通过目送远去的友人,抚摸着心中那份难以释怀的情绪。

诗的后半段,“吾侬心事凭谁诉。有谁知、闭户穷愁,欲从之去”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处倾吐之感。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想要随着友人的离去而远行。

最后,“闻道明朝生申也,满酌一杯螺浦。又知复、明年何处”两句,通过对未来某个时间节点的提及,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追问,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常与渺茫感。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出友人的离别与诗人自己的孤独感受,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和不安。通过这种方式,刘辰翁成功地在这首《金缕曲》中传达了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其十七)丙戌九日

风雨东篱晚。渺人间、南北东西,平芜烟远。

旧日携壶吹帽处,一色沈冥何限。

天不遣、魂销肠断。

不是苦无看山分,料青山、也自羞人面。

秋后瘦,老来倦。惊回昨梦青山转。

恨一林、金粟都空,静无人见。

默默黄花明朝有,只待插花寻伴。

又谁笑、今朝蝶怨。

潦倒玉山休重醉,到簪萸、忍待人频劝。

今又惜,几人健。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其二十二)古岩取后村和韵示余,如韵答之

一笑披衣起。笑昨宵、东风似梦,韩张卢李。

白发红云溪上叟,不记儿孙年齿。

但回首、秦亡汉驶。

苦苦渔郎留不住,约扁舟、后日重来此。

吾已老,尚能俟。少年未解留人意。

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

天上玉堂人间改,漫欸乃声千里。

更说似、玄都君子。

闻道酿桃堪为酒,待酿桃、千石成千醉。

春有尽,瓮无底。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其二)绝江观桃,座间和韵

问何年种植。独成蹊、秾华烂漫,锦开千步。

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

并吹却、道边谢墅。

黄四娘家今何在,也飘零、偎向前村住。

千万恨,寄红雨。携壶藉草行歌暮。

记前宵、深盟止酒,况堪扶路。

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觉二三四五。

更竹里、颠狂崔护。

试语看花诸君子,但如今、俯仰成前度。

君不见,曲江树。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其九)

绝北寒声动。渺黄昏、叶满长安,云迷章贡。

最苦周公千年后,正与莽新同梦。

五十国、纷纷入中。

摇飏都人歌郿坞,问何如、昨日崧高颂。

胪九锡,竟谁风。当初共道擎天重。

奈天教、垓下风寒,滹沱兵冻。

寂寞放翁南园记,带得园柑进奉。

怅回首、何人修凤。

寄语权门趋炎者,这朝廷、不是邦昌宋。

真与赝,可能共。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