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重过如镜上人房

忆昔敲门赋瑞筠,鹿园佳话又重新。

屋头能拓三三径,林下知非陆陆人。

凿沼何须晋康乐,种荪还忆楚灵均。

老师鍊得心如镜,更把高台比月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回忆往昔敲门献上瑞竹,鹿苑的佳话如今又重提。
屋前的小路拓宽了三条,树林中明白并非人人皆贤明。
开凿池塘何必效仿晋代康乐,种植香荪想起楚国的灵均。
恩师修炼内心如明镜般清澈,更将高台比作明亮的月亮。

注释

忆昔:回忆过去。
瑞筠:吉祥的竹子。
鹿园:古代学府或名胜之地。
陆陆人:泛指一般人。
凿沼:开凿池塘。
晋康乐:指南朝的康乐公谢灵运,以山水诗闻名。
楚灵均:指屈原,楚国诗人。
鍊得:修炼得。
心如镜:内心清明如镜。
高台:高耸的平台。
比月轮:比喻为明亮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白珽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淡远。

开篇“忆昔敲门赋瑞筠,鹿园佳话又重新。”两句,以“忆昔”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敲门”和“赋瑞筠”都是古代文学中的常见意象,此处用以描绘往日之美好。接着,“鹿园佳话又重新”,则是将这份美好的回忆与鹿园相连,隐约透露出诗人对那片地方的深厚情感。

“屋头能拓三三径,林下知非陆陆人。”这里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屋头”、“林下”构筑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空间,而“三三径”和“陆陆人”则传达出一种不为世俗所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接下来,“凿沼何须晋康乐,种荪还忆楚灵均。”诗人提及了古代的音乐家和农耕之事,通过“凿沼”、“晋康乐”等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雅艺术境界的情怀。而“种荪还忆楚灵均”则是对历史上楚国的一位贤良相国(即楚灵王)的怀念,通过农业劳作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

“老师鍊得心如镜,更把高台比月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老师”指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鍊得心如镜”则是形容其心灵纯洁明净,能够洞察世事。最后,“更把高台比月轮”,是将自己置身于一座高台之上,以观赏月亮,比喻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的高度和纯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雅,以及对于知识和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68)

白珽(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 字:廷玉
  • 籍贯:元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48—1328

相关古诗词

酒边赠朱处士

乌葛唐巾白苧裘,扫庭终夕共淹留。

醉中谈论心犹壮,老去歌欢泪亦流。

对客呈诗如献佛,课儿收橘当封侯。

明年好理西风棹,重约三吴烂漫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宿上天竺

名山倦游历,挂起手中藤。

佛国三生石,天岩百岁僧。

定回松院磬,吟苦雪龛灯。

愧我心犹杂,何因问二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寄天香庵恬上人

门掩天香竹树丛,了无尘翳此心同。

东林社散图空在,南国山多梦不通。

白草秋閒支遁马,黄沙春断子卿鸿。

思君记得逢君处,一片归云海树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清和

白苧渐相便,因知物候迁。

空山一雨后,小槛绿阴前。

莺在留春思,人幽减昼眠。

此时风日好,元不似梅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