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漕宇八景(其八)宝峰亭

益昌万山间,宝峰秀惟独。

使台俯山下,气象互盘覆。

郁勃尚南走,回环已西属。

古城削千仞,危栈转几曲。

锦绣纷上领,琅玕翠摇腹。

亭榭何参差,远览意尚局。

绝顶跻石峰,超然脱羁束。

城市裁唾落,二江可手掬。

重开固天险,大道不停毂。

古意剧满眼,人事伤转足。

主人始经搆,高蹈非绝俗。

幽怀卷云雾,长笑动岩谷。

鸟雀争脱林,冥冥有鸿鹄。

寸步异出处,虚心见荣辱。

屈将经济才,分继骚雅躅。

语默固可传,谁为宝峰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宝峰亭所在的壮丽山景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冯山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句“益昌万山间,宝峰秀惟独”点明了宝峰亭所在的位置,群山环绕之中,宝峰亭独树一帜,以其秀丽的景色脱颖而出。接下来,“使台俯山下,气象互盘覆”描述了从高处俯瞰山下的景象,气象万千,相互覆盖,展现出山川的壮丽与神秘。

“郁勃尚南走,回环已西属”描绘了山势的蜿蜒曲折,向南延伸,又向西环绕,充满了动态美。“古城削千仞,危栈转几曲”则通过古老的城墙和险峻的栈道,进一步强调了山地的险峻与独特。

“锦绣纷上领,琅玕翠摇腹”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上的植被比作锦绣与翠绿的珠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色的丰富与生机。“亭榭何参差,远览意尚局”则展示了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布局,以及站在高处远眺时的开阔视野。

“绝顶跻石峰,超然脱羁束”表达了攀登至山顶的自由与超脱感,仿佛摆脱了尘世的束缚。“城市裁唾落,二江可手掬”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从山顶俯瞰城市的景象,以及能够伸手触及两条江流的壮观。

“重开固天险,大道不停毂”体现了对自然险峻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道路的畅通无阻。“古意剧满眼,人事伤转足”则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最后,“主人始经搆,高蹈非绝俗”赞扬了宝峰亭主人的高雅情操和不凡志趣。“幽怀卷云雾,长笑动岩谷”描绘了主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以及笑声在山谷中回荡的情景。“鸟雀争脱林,冥冥有鸿鹄”通过鸟雀与鸿鹄的对比,象征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与境界。“寸步异出处,虚心见荣辱”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以及保持谦逊心态的重要性。“屈将经济才,分继骚雅躅”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谦逊态度,以及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语默固可传,谁为宝峰录”则提出了对宝峰亭及其背后故事传承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宝峰亭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冯山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林道上

中林山谷间,出没缘畏途。

楩楠蔽白日,落落梁栋躯。

半为野火烧,摧颓委樵苏。

清泉劳奔注,亦为势所驱。

微芒济物心,到海何其迂。

吾物处其一,进退难与俱。

置身木雁间,恐非斯人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西县道中

汉水引我行,梁山邀我坐。

山水已清绝,春容碧相和。

下马取酒饮,梅飘酒中堕。

日落醉不去,青茸草间卧。

形式: 古风

巴子台

早渡鸣玉桥,竟登巴子台。

云林拥磅礴,磴道穷萦回。

古寺不足观,犹有南轩开。

浩荡横深沟,逶迤环覆杯。

古人去我远,万事随尘埃。

赤穴何渺茫,青山但崔嵬。

闻名不知实,此意空悠哉。

乍到辄复还,石滑倦去来。

苟能厌耳目,未免劳筋骸。

形式: 古风

答王载监簿惠诗依韵

梓士多好学,独君用心苦。

始策万里足,相期一言遇。

荏苒去岁月,差池晚途路。

清节挠不变,鸡鸣任风雨。

一日起仕进,光华照门户。

谓予尝游从,复此再会聚。

清谈语言约,老笔文字古。

新诗忽持赠,病目骇观睹。

兰芷得远思,从兹识贤矩。

草木变秋节,悲风袭原卤。

自可追赋咏,何须倦贫窭。

感慨无俗音,虹蜺俟重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