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佛子根猛利,能观空性则是色。
欲显空色不思议,仰空书此金刚句。
至今风雨被原野,诸樵牧者集其下。
乃知肉眼不能见,譬如水中有盐味。
唯道人琼思精奇,能观色性即是空。
视此纤管大如椽,挥翰如行九轨道。
故于兼寸环中备,足广大言说身世。
人可见,不可读,譬如婴儿亲崖蜜。
我于此经能證入,初中后善三法门。
忽然落笔如建瓴,不复现行生倒想。
由色空观入诸境,奏刀肯綮无全牛。
尽持此法施群生,甚微细智愿同證。
不详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唯老东坡,秀气如春。游戏翰墨,挝雷翻云。
偶寄逸想,幻此沙门。了无一事,荷囊如奔。
憨腮皤腹,行若不闻。众生狂迷,以利欲昏。
如一器中,闹万虻蚊。吾未暇度,驼卧猿蹲。
傲睨一世,随处乾坤。
古佛身上衣,佛佛相付授。
慈母爱儿心,针针自成就。
是故吾双峰,自少至白首。
护惜如镜奁,一尘不敢受。
何以出檀名,此时无别虑。
如持油钵行,如蹑独木渡。
永怀毗尼藏,一旦成万古。
纷纷五群众,来观亦顶礼。
平时放逸心,化作额间泚。
将见衣匣前,泚流似江水。
咨尔淮山神,守护当奉职。
无使尘涴侵,无使云润湿。
谛观不敢瞬,心折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