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阆州开元寺泽师竹轩

泽师种竹三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

苍龙子孙太繁盛,分领眷属来渭川。

藏风蓄雨荫殿壁,不敢辄近寒森然。

香飞常入佛座上,叶落不到经窗前。

芟除扫掠净如洗,栏外不许行狂鞭。

泽师瘦健如老鹤,坏衲几尺披左肩。

手持数珠读梵筴,状貌兀若塑与镌。

朝旋暮绕在其下,不肯出院求斋钱。

古人亦有爱竹者,岂得似师心意专。

我亦平生苦如此,兼解略把笔墨传。

逢师正谓同所好,但恨尚有区中缘。

何时相对月明下,坐彻清影谈幽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泽师种竹三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
竹子繁茂子孙多,分散家族聚渭川。
竹林藏风又储雨,敬畏不敢近凉寒。
竹香飘入佛座上,落叶却避经窗前。
精心打理竹林净,外人不得随意闯。
泽师瘦骨如老鹤,破衣披肩修行忙。
手握念珠诵佛经,神情专注如雕像。
早晚围绕竹林间,不愿外出乞斋粮。
古人也有爱竹人,谁能比得上师专。
我生亦如师痴迷,愿以诗画传此缘。
遇见师长共喜好,只遗憾未能久伴。
何时月下共对谈,清谈佛法到天明。

注释

泽师:对竹子有深厚感情的人。
种:种植。
竹成:竹子长大。
绿烟:翠绿的竹影。
苍龙:比喻竹子。
渭川:地名,代指竹林所在地。
藏风:遮挡风。
蓄雨:储存雨水。
寒森然:清凉寂静。
香飞:竹香飘动。
佛座:佛像前。
经窗:佛经书窗。
古人:古代爱竹之人。
心意专:情感专注。
略:稍微。
笔墨:书画。
传:传递。
恨:遗憾。
区中缘:世俗的牵绊。
相对:面对面。
清影:月光下的清影。
幽禅:深奥的禅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泽师)在寺院中种植竹子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和佛法的向往与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体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赞美。

"泽师种竹三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 这两句描绘了泽师长期培育竹子,竹林已然成为寺院的一部分,绿意盎然如同轻烟笼罩着整个空间。

"苍龙子孙太繁盛,分领眷属来渭川。"此处以苍龙比喻竹子的繁殖,渭川则是指竹林的茂密和水边的宁静环境。

"藏风蓄雨荫殿壁,不敢辄近寒森然。"这句表达了竹子具有藏风蓄雨的功能,给寺院带来凉爽与安宁,诗人不敢轻易接近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香飞常入佛座上,叶落不到经窗前。"此处描绘竹林中飘散出的清香常伴随着佛像,而竹叶落下时都不会打扰到寺院内外的宁静。

"芟除扫掠净如洗,栏外不许行狂鞭。"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寺院对环境的整洁与尊重,不允许任何粗暴行为破坏这一切。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描写泽师本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的瘦健如老鹤,穿着破旧僧衣,一心修行佛法,对世俗之事毫不关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泽师境界的向往与赞美,以及自己平生对于清净生活的追求和理解。"逢师正谓同所好,但恨尚有区中缘。何时相对月明下,坐彻清影谈幽禅。" 这几句透露出诗人渴望能够摆脱尘世羁绊,与泽师一道,在月光之下共同探讨佛法的深奥。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寺院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脱物质欲望、追求精神至高境界的理想世界。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寄题密州苏学士快哉亭太史云此城之西北送客处也

出城送客客未来,主人到此先徘徊。

地临潍水极清旷,每为送客双眼开。

客来既坐歌管作,红袖劝酒无停杯。

主人自醒客已醉,门外落日骊驹催。

揖客上马退岸帻,未忍便拥千骑回。

满襟高兴属轩槛,野阔风长真快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寄题湖州沈秀才天隐楼

自念久不偶,归老东南州。

地名水精宫,家有天隐楼。

收捲势利心,欲与汗漫游。

出处固以义,无为子光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寇君玉郎中大蟹

蟹性最难图,生意在螯跪。

伊人得之妙,郭索不能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崔觐诗

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

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

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

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

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

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

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

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

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

山南郑馀庆,辟之为参军。

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

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

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

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

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

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

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

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

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

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

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