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寂永宫里,天师朝礼声。
步虚闻一曲,浑欲到三清。
瑞草秋风起,仙阶夜月明。
多年远尘意,此地欲铺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宫中的宁静夜景。"寂寂永宫里",通过反复的"寂寂"声,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安静氛围,而"天师朝礼声"则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神圣的仪式感。诗人在夜晚听到了"步虚"的声音,这个词汇给人的感觉是轻盈而飘渺,如同仙境中的音乐,令人心旷神怡。
"浑欲到三清"表达了诗人被这音乐所吸引,想要随之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三清"在道教中指的是玉清、上清和太清三个境界,这里则象征着最高的精神追求。
"瑞草秋风起",秋风轻拂,带来了一丝仙气,"仙阶夜月明"则描绘出一个月光皎洁、适合修炼或冥想的环境。这两句加深了诗中的神仙境界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最后两句"多年远尘意,此地欲铺平",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放下,以及对当前所处之地的一种归宿感和平静愿望。这里的"此地"指的是心灵的安顿之所,而非实际的地理位置。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永宫中音乐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升华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下马政成无一事,应须胜地过朝昏。
笙歌引出桃花洞,罗绣拥来金谷园。
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门。
常闻大厦堪栖息,燕雀心知不敢言。
异境永为欢乐地,歌钟夜夜复年年。
平明旭日生床底,薄暮残霞落酒边。
虽向槛前窥下界,不知窗里是中天。
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绕谪仙。
主人何处独裴回,流水自流花自开。
若见故交皆散去,即应新燕不归来。
入门缭绕穿荒竹,坐石逡巡染绿苔。
应是曾经恶风雨,修桐半折损琴材。
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
久立钓鱼处,唯闻啼鸟声。
山蔬和草嫩,海树入篱生。
吾在兹溪上,怀君恨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