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步虚

寂寂永宫里,天师朝礼声。

步虚闻一曲,浑欲到三清。

瑞草秋风起,仙阶夜月明。

多年远尘意,此地欲铺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寂静的皇宫深处,传来天师虔诚朝拜的声响。
聆听了一曲优雅的步虚之音,仿佛心灵都要飞升到三清仙境。
秋天的风拂过吉祥的草丛,夜晚的月光照亮了神仙的阶梯。
远离尘世的纷扰多年,我渴望在此地让心灵得到宁静与平和。

注释

寂寂:形容非常寂静。
永宫:深宫,指皇宫内部深远之处。
天师:指道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
朝礼:早晨的礼拜仪式。
步虚:道教的一种音乐形式,被认为是神仙或道士模拟仙人飘渺行走时的声音。
一曲:一首曲子。
浑欲:完全想要,恨不得。
三清:道教中最高的三位神祇,即玉清、上清、太清,也指代仙境。
瑞草:吉祥的草,象征祥瑞之气。
秋风起:秋季的风开始吹拂。
仙阶:神仙居住之处的阶梯,比喻高洁之地。
夜月明:夜晚月亮明亮。
多年:很长时间。
远尘意:远离尘世的杂念和欲望。
此地:这个地方,指皇宫或仙境般的环境。
欲铺平:希望心灵能够得到平静和安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宫中的宁静夜景。"寂寂永宫里",通过反复的"寂寂"声,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安静氛围,而"天师朝礼声"则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神圣的仪式感。诗人在夜晚听到了"步虚"的声音,这个词汇给人的感觉是轻盈而飘渺,如同仙境中的音乐,令人心旷神怡。

"浑欲到三清"表达了诗人被这音乐所吸引,想要随之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三清"在道教中指的是玉清、上清和太清三个境界,这里则象征着最高的精神追求。

"瑞草秋风起",秋风轻拂,带来了一丝仙气,"仙阶夜月明"则描绘出一个月光皎洁、适合修炼或冥想的环境。这两句加深了诗中的神仙境界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最后两句"多年远尘意,此地欲铺平",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放下,以及对当前所处之地的一种归宿感和平静愿望。这里的"此地"指的是心灵的安顿之所,而非实际的地理位置。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永宫中音乐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升华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尚书新创敌楼二首(其一)

下马政成无一事,应须胜地过朝昏。

笙歌引出桃花洞,罗绣拥来金谷园。

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门。

常闻大厦堪栖息,燕雀心知不敢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尚书新创敌楼二首(其二)

异境永为欢乐地,歌钟夜夜复年年。

平明旭日生床底,薄暮残霞落酒边。

虽向槛前窥下界,不知窗里是中天。

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绕谪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废宅

主人何处独裴回,流水自流花自开。

若见故交皆散去,即应新燕不归来。

入门缭绕穿荒竹,坐石逡巡染绿苔。

应是曾经恶风雨,修桐半折损琴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经周处士故居

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

久立钓鱼处,唯闻啼鸟声。

山蔬和草嫩,海树入篱生。

吾在兹溪上,怀君恨不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