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早晨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篇“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露水滋润草木和清晨空气中马蹄留下的湿痕,营造出一个清新脱俗的画面。
接下来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则描绘了一片园地开放至古老的石头与参天大树相连,而远处的小舟正缓缓穿梭于蜿蜒曲折的江溪之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也暗示着诗人对生命之旅的思考。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两句则转换了景象,从静谧的自然界转向了生活的片段。诗人倚靠栏杆观赏水中的鱼儿嬉戏,同时也注意到了远处赶紧栖息的鸟儿,这既表现了对生命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一丝秋季将至时光匆匆的感慨。
最后,“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则是诗人心声的流露。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越发体会到秋天的丰收之美,但同时也担忧那些隐秘的小道可能因为季节更迭而变得更加曲折难行,这不仅反映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岁月流转、事物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早晨乡村生活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
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
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
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
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
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