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风起兮天寒,壮士醉酒兮歌解颜。
螳螂何怒兮辙下,蚁何斗兮穴间,纷扰扰兮谁者则贤。
井方崩兮治隧,屋且压兮雕椽。
生则役兮弗系念此,祸至而知悔兮,身忽焉其已死。
陶唐虞夏兮,今则古矣。
彼秦且帝兮,连有蹈东海而死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里 壮士在酒酣之际,高声歌唱,面色舒展的场景。然而这种欢乐并未持续,因为接下来描述了一种自然界和人类世界中的混乱与斗争:螳螂愤怒地在车辙下交战,小小的蚁兵在土穴间彼此对峙,井边崩塌了,房屋压迫着雕刻精美的椽木。诗中还提到人们在生时被役使,不去思念过去,直至灾祸来临才后悔,但为时已晚,生命已经消逝。
通过对古代陶唐虞夏时代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而最后一句“彼秦且帝兮,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则是对权势终将落得悲剧下场的深刻认识。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现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历史轮回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昏镜无好面,恶土无善禾。
镜不但自昏,损人颜色多。
地恶根不长,禾死其奈何。
必欲识已真,抆镜除埃尘。
必欲得善禾,易地勤耕耘。
安得浪与儿,诵口而思身。
食人之粟,饱复何为。当人之赐,罪亦何辞。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
已兮已兮,吾何以胜人之言兮。
白日立中路,犬去不形相。
夜以盗自来,何敢怨犬伤。
主人忽加念,谢恕犬无良。
盗子愧伏前,有言愿加详。
见赐固已多,恕犬诚未臧。
斯道久泯泯,斯人固悠悠。
归豚非吾心,在礼恶不酬。
从人效屈伸,俯仰不自由。
于命有当然,信矣何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