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轵道赋附邵平歌

道不虚行兮,史鳅没位,吾宁范伯之徒欤,感夷齐而多愧。

麟凤远去,龙则死之,河水洋洋兮,先师莫归。

往者不可谏,来者吾谁欺?

始退身以进道,曷飏言而受非,彼萧相国知予乎布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道与君子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感慨。开篇“道不虚行兮,史鳅没位”表达了诗人对正道失传、贤才埋没的哀叹。“吾宁范伯之徒欤,感夷齐而多愧”则是诗人自比于古代贤士,感到自己不如他们,内心充满了羞愧。接下来的“麟凤远去,龙则死之”象征着祥瑞之物已逝,国家大势已去,而“河水洋洋兮,先师莫归”则是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对前辈先师不能再回来的无尽哀愁。

中间部分“往者不可谏,来者吾谁欺?”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无法劝阻、未来又不知该如何自处的迷茫感受。紧接着,“始退身以进道”显示出诗人在这种困境中的选择,即是通过个人修养来推广正道,而“曷飏言而受非”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外界不理解、甚至诽谤的声音感到的痛苦。

最后,诗人提到“彼萧相国知予乎布衣”,这里的“布衣”象征着平凡与清贫,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希望有识者能够理解他的为人处世。在整个诗歌中,王昌龄通过对古代道统的追思,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世中的挣扎与坚守。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杂兴

握中铜匕首,粉剉楚山铁。

义士频报雠,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惟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形式: 古风

江上闻笛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