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僧舍松风亭

谁按黄金徽,满指清风度。

但听松上声,不知松间趣。

野僧何所乐,乐此数株树。

宁邀俗客来,草绿涧西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谁按黄金徽,满指清风度。
只听松上声,不知松间趣。
野僧何所乐,乐此数株树。
宁邀俗客来,草绿涧西路。

注释

谁:疑问代词,指代某人。
按:触摸。
黄金徽:可能指某种贵重的装饰或乐器上的标记。
满指:手指完全覆盖。
清风度:清风的韵律或感觉。
但:只。
松上声:松树上传来的声响。
松间趣:松林中的隐秘乐趣。
野僧:野外的僧人。
何所乐:为何感到快乐。
数株树:几棵树。
宁:宁愿。
俗客:普通的客人。
草绿:草地翠绿。
涧西路:涧边的小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永庆僧舍松风亭》,通过对松风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谁按黄金徽”以疑问语气,暗示了松涛如同琴音般悦耳,仿佛有人在无形中弹奏着黄金制成的徽琴。接着,“满指清风度”形象地写出松风吹过,带来清凉的感觉,如同音乐般流淌。

“但听松上声,不知松间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专注于倾听松涛,沉浸在自然的韵律之中,而忽略了松林深处可能隐藏的趣味。这里的“松间趣”可以理解为松林中的禅意或隐士的生活情趣。

后两句“野僧何所乐,乐此数株树”揭示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他们从简单的树木中找到乐趣,享受着远离尘世的宁静。最后,“宁邀俗客来,草绿涧西路”表达了诗人宁愿独自欣赏这份静谧,也不愿邀请世俗的客人打扰这份与自然的亲近。

整首诗通过描绘松风亭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永叔内翰见过

我居城东隅,地僻车马少。

忽闻大尹来,僮仆若惊鸟。

入门且坐笑,丰颊光皎皎。

问我餐若何,依旧抱糜麨。

问我诗若何,亦未离缠绕。

我庭有藜苋,不堪秣腰袅。

我壶无醪醴,不能犒介绍。

乃喜百事稀,来此与世矫。

固非傲不往,心实厌扰扰。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

昔在洛阳时,共游铜驼陌。

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

深堂锁尘埃,空壁斗蜥蜴。

楸阴布苔绿,野蔓缠石碧。

池鱼有偷钓,林鸟有巧射。

园隶见我来,朱门暂开辟。

园妇见我还,便扫车马迹。

何以扫马迹,实亦畏他客。

我辈唯适情,一叶未尝摘。

他人或所至,生果不得惜。

又忆游嵩山,胜趣无不索。

各具一壶酒,各蜡一双屐。

登危相扶牵,遇平相笑噱。

石捣云衣轻,岩裂天窗窄。

上饮醒心泉,高巅溜寒液。

下看峰半雨,广甸飞甘泽。

夜宿岳顶寺,明月入户白。

分吟露气冷,猛酌面易赤。

明朝循归途,两胫痛若刺。

日旰就马乘,香草路迫阨。

却望峻极居,已与天外隔。

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帻。

碑观巡幸僧,指古定空壁。

誓将新咏章,灯前互诋擿。

杨生护己短,一字不肯易。

明年移河阳,簿书日堆积。

忽得谢公书,大夸游览剧。

自嵩历石堂,藓花题洞额。

其文曰神清,固非人笔画。

乃知二公贵,逆告意可赜。

遂由龙门归,里堠环数驿。

我时诗以答,或歌或辨责。

责我不喜僧,性实未所获。

凡今三十年,累冢拱松柏。

唯与公非才,同在不同昔。

昔日同少壮,今且异肥瘠。

昔日同微禄,今且异烜赫。

昔同骑破鞯,今控银辔革。

昔同自讴歌,今执乐指百。

死者诚可悲,存者独穷厄。

但比死者优,贫存何所益。

形式: 古风

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褒。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永叔白兔

可笑常娥不了事,走却玉兔来人间。

分寸不落猎犬口,滁州野叟获以还。

霜毛葑茸目睛殷,红绦金练相系擐。

驰献旧守作异玩,况乃已在蓬莱山。

月中辛勤莫捣药,桂旁杵臼今应闲。

我欲拔毛为白笔,研朱写诗破公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