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说万石亭也因为二百言以答愿当留咏

天地磨今古,贤愚为埃尘。

草树易变改,山川无故新。

眷言零陵守,白发驾朱轮。

间来问遗老,俯迹哀昔人。

昔人者谁欤,元和前放臣。

下上穷幽荒,憔悴楚水滨。

试观当时记,图写未必真。

最苦来黄溪,坐石数游鳞。

有鸟大如鹄,东向立不踆。

始买钴鉧潭,鄠杜难计缗。

冉溪袁家洞,乱石多磷磷。

深里与沸白,若尽无穷津。

石渠连岩泓,菖蒲被其垠。

穷胜得其诡,众美谁齐均。

西涧石为底,岂无芹与蘋。

涧崖如堂席,涧响如龙唇。

折竹扫陈叶,罗榻同众宾。

其言粲星斗,百岁犹比晨。

万石乃浅近,尚可资覆巾。

而况前所说,但恐烦镌珉。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古今在天地间磨砺,贤能与愚昧化作微尘。
草木易随时间变迁,山河却永恒常新。
怀念零陵的守令,白发乘着红轮车。
偶访年迈的老者,低首追忆往昔之人。
那些人是谁呢?是元和年间被贬的臣子。
他们曾深入幽僻荒凉之地,在楚水边饱受困顿。
审视当时的记载,描绘的或许并不真实。
最痛苦的是来到黄溪,坐在石头上数游鱼。
有一大鸟如天鹅,向东站立不移动。
初时买下钴鉧潭,鄠杜之地的花费难以计数。
冉溪袁家洞,满是嶙峋怪石,磷光闪烁。
深处水声沸腾,仿佛无尽的源泉。
石渠连接着岩石池塘,菖蒲覆盖了岸边。
穷尽美景,各具奇特,众美难有匹敌。
西涧以石为底,难道没有芹菜和浮萍吗?
涧崖如同厅堂席位,涧水声如龙吟。
折断竹枝清扫落叶,众人围坐如宾客。
他们的言语如星辰璀璨,百年岁月仍如清晨般明亮。
万石虽浅显,仍可作为遮盖之物。
更何况前面所述,只怕会烦劳刻碑铭记。

注释

磨:磨砺、考验。
埃尘:微尘,比喻微不足道。
零陵守:古代官职,零陵郡的太守。
朱轮:红色的车轮,古代高级官员的车辆。
遗老:指年老的前朝遗民。
憔悴:形容人瘦弱、疲倦。
芹与蘋:水生植物,象征清高。
镌珉:镌刻在玉石上的文字,代指刻碑铭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对永州守王公慥寄来的九岩亭记的回应,诗中通过对柳子厚(柳宗元)事迹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王公慥的敬意。诗人首先感叹天地沧桑,贤愚皆如尘埃,暗示历史长河中的个人渺小。接着,他提到零陵守的白发乘坐朱轮,暗指王公慥的年迈,以及他对过去的探访和对先人的怀念。

诗人特别提到了柳宗元在黄溪的遭遇,描绘了他在此地的困苦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认为历史记载可能并不完全真实。诗人赞美了九岩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如钴鉧潭、冉溪袁家洞等地的奇特景致,以及石渠、菖蒲等自然元素的和谐共处。

最后,诗人将此处的美景与柳子厚的诗才相比,认为其言辞如星斗般璀璨,即使岁月流转,其智慧仍如早晨般清新。他还提到万石亭的浅近之美,足以供人欣赏,更不用说九岩亭的丰富内涵,担心过于赞美会显得繁琐。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与眼前景物的交织,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风物的赞赏,同时也寓含了对时光流转、人生短暂的哲思。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永庆僧舍松风亭

谁按黄金徽,满指清风度。

但听松上声,不知松间趣。

野僧何所乐,乐此数株树。

宁邀俗客来,草绿涧西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永叔内翰见过

我居城东隅,地僻车马少。

忽闻大尹来,僮仆若惊鸟。

入门且坐笑,丰颊光皎皎。

问我餐若何,依旧抱糜麨。

问我诗若何,亦未离缠绕。

我庭有藜苋,不堪秣腰袅。

我壶无醪醴,不能犒介绍。

乃喜百事稀,来此与世矫。

固非傲不往,心实厌扰扰。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

昔在洛阳时,共游铜驼陌。

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

深堂锁尘埃,空壁斗蜥蜴。

楸阴布苔绿,野蔓缠石碧。

池鱼有偷钓,林鸟有巧射。

园隶见我来,朱门暂开辟。

园妇见我还,便扫车马迹。

何以扫马迹,实亦畏他客。

我辈唯适情,一叶未尝摘。

他人或所至,生果不得惜。

又忆游嵩山,胜趣无不索。

各具一壶酒,各蜡一双屐。

登危相扶牵,遇平相笑噱。

石捣云衣轻,岩裂天窗窄。

上饮醒心泉,高巅溜寒液。

下看峰半雨,广甸飞甘泽。

夜宿岳顶寺,明月入户白。

分吟露气冷,猛酌面易赤。

明朝循归途,两胫痛若刺。

日旰就马乘,香草路迫阨。

却望峻极居,已与天外隔。

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帻。

碑观巡幸僧,指古定空壁。

誓将新咏章,灯前互诋擿。

杨生护己短,一字不肯易。

明年移河阳,簿书日堆积。

忽得谢公书,大夸游览剧。

自嵩历石堂,藓花题洞额。

其文曰神清,固非人笔画。

乃知二公贵,逆告意可赜。

遂由龙门归,里堠环数驿。

我时诗以答,或歌或辨责。

责我不喜僧,性实未所获。

凡今三十年,累冢拱松柏。

唯与公非才,同在不同昔。

昔日同少壮,今且异肥瘠。

昔日同微禄,今且异烜赫。

昔同骑破鞯,今控银辔革。

昔同自讴歌,今执乐指百。

死者诚可悲,存者独穷厄。

但比死者优,贫存何所益。

形式: 古风

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褒。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