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

汉廷议和亲,佳人使绝域。

明妃随例行,秪谓掖廷职。

一朝临遣动天子,始信深宫未曾识。

当日丹青亦等閒,今知不得黄金力。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

由来颜色不自知,爱惜自是君王私。

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

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

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亦有人欺。

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

红颜命薄古云然,不恨臣工况天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明妃曲》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以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权力与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诗中开篇即描绘了汉廷议和亲的场景,佳人王昭君被选为使者远赴绝域,展现了她的使命与身份。接着,诗人通过“一朝临遣动天子”一句,强调了昭君出塞对于皇权的影响,暗示其背后的政治考量。随后,诗人通过对比丹青画像与现实中的昭君,揭示了艺术与真实之间的差异,以及权力对形象塑造的操控。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两句,赞美昭君的内在美德与不依赖外貌的自信,强调了个人品质的重要性。然而,“由来颜色不自知,爱惜自是君王私”则揭示了在权力面前,个人命运往往不由自主,甚至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接下来,诗人通过“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两句,讽刺了君主对昭君的宠爱与对臣下的严苛,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最后,诗人以“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总结,指出昭君的命运并非由画工所能决定,暗含对命运不可控的无奈与感慨。

诗的结尾部分,“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亦有人欺”表达了对昭君长期远离家乡、孤独生活的同情,同时也对历史上可能存在的误解或不公表示了反思。“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则以昭君最终葬身异域,但忠于汉朝的结局,象征着历史人物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忠诚将永存。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绘与反思,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也蕴含了对权力、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文徵明作为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雨中杂述(其一)

春归杨柳暗,四月雨垂垂。

红洗花无迹,青沾草有私。

倚楼迷晓望,出郭滞幽期。

客去茶瓯歇,閒愁总上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雨中杂述(其二)

凝情不自得,看雨独登楼。

绿树千门晚,凉云五月秋。

暗梁栖湿燕,高壁上枯牛。

有待新波长,南湖弄小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雨中杂述(其三)

雨从四月晦,数日尚愆晴。

润与黄梅并,寒侵白苧生。

断烟迷竹色,悬溜杂鸡鸣。

莫自嫌行潦,东郊久待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雨中杂述(其四)

十日江城雨,霖淫势已滔。

檐端宿云雾,屋脚卷波涛。

已扫苏端迹,仍深仲尉蒿。

无钱供晚醉,行儗质春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