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景孺提刑

江由岩崄地,万木与云齐。

弭节山中宿,思归夜半啼。

麝香沾野草,虎迹滑春泥。

到此须凭酒,何人手可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江流经过险峻的岩石地带,万千树木与云彩相接。
在山中停歇马车过夜,思乡之情在半夜里哭泣。
麝香气息沾染了野草,虎爪印痕留在春天湿润的泥土上。
来到这里只能借酒浇愁,又有谁的手能相伴同行呢?

注释

江:河流。
崄:险峻。
木:树木。
云:云彩。
弭节:停止赶路。
宿:过夜。
思归:思念故乡。
啼:哭泣。
麝香:一种香气浓郁的动物分泌物。
野草:野外的草丛。
虎迹:老虎的足迹。
滑:湿滑。
此:这里。
凭:依靠。
酒:酒。
携:携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山中过夜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江由岩崄地,万木与云齐”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山川交错、林木葱茏的壮丽画面,给人以深邃雄伟之感。

“弭节山中宿,思归夜半啼”表达了诗人在山中过夜时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无尽思念。这里的“弭节”指的是树木交错形成的自然屋宇,而“夜半啼”则透露出诗人深夜里仍然无法平复的心情。

接下来的“麝香沾野草,虎迹滑春泥”两句,则是对山中生态的细腻描绘。麝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而在这里,它与野草相融,显现出大自然的馥郁芬芳;而“虎迹滑春泥”则勾画出了春日山林湿润的气息和生机。

最后,“到此须凭酒,何人手可携”两句,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忘忧的方式——借助酒精来暂时抹去思念之痛。这里的“何人手可携”则隐含了一种孤独感,似乎在问,谁能真正理解并陪伴他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亲情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寄楞严大师

锦官城里寺,一室若云峰。

水缩秋吟鼎,霜低夜讲松。

住斋尘入钵,出定藓生筇。

曾听三摩义,居常梦晓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寄题何靖山人隐居

门外铺寒水,墙头立好山。

先生忘势利,高隐寄中间。

凫鹜应同乐,烟云已共闲。

几时能少暇,携酒到松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庶先北谷

路自西溪入,园当北谷开。

月亭诗作客,雨馆睡为媒。

摘果衣沾露,寻泉屐渍苔。

闲居正无事,莫问我频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晚兴

众吏晚已散,西园常访寻。

覆棋苔阁静,行药草桥深。

草色晴承屐,松阴密洒襟。

山蚿欲重赋,倚竹听清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