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二咏(其一)豁然亭

南看城市北看山,每到令人意豁然。

碧瓦千家新过雨,青松万壑正生烟。

经秋卧病闻斤响,此日登临负酒船。

径请诸君作佳句,壁间题我此诗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向南望去是城市,向北望去是山峦,每次景色都让人心胸开阔。
刚刚下过雨,千家瓦片还闪着翠绿,万壑青松升起袅袅轻烟。
整个秋天病卧家中,只闻斧头砍伐声,今日终于能登山赏景,却带着酒船未饮。
我邀请大家创作佳句,先在墙上写下我的这首诗。

注释

南:方位词,指南方。
城市:人口密集、建筑众多的地方。
北:方位词,指北方。
意豁然:心情开朗,豁达。
碧瓦:绿色的屋瓦,形容雨后清新。
新过雨:刚下过雨的样子。
青松:常绿树,象征坚韧。
生烟:升起雾气,形象描绘松林的朦胧美。
经秋:度过整个秋天。
卧病:生病在床。
斤响:斧头砍伐的声音,代指农事活动。
负酒船:背着酒壶,暗示饮酒赏景。
径请:直接邀请。
佳句:优美的诗句。
壁间:墙壁上。
题:题写,留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绩溪二咏(其一)豁然亭》,描绘了诗人站在豁然亭上所见的景致。首句"南看城市北看山"展现了视野的开阔,既有城市的繁华,又有山峦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每到令人意豁然"直接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后心情的舒畅。

接下来两句"碧瓦千家新过雨,青松万壑正生烟"细致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景象,千家碧瓦在雨水洗涤后显得更加鲜明,而万壑青松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与诗意。诗人通过"经秋卧病闻斤响,此日登临负酒船"回忆起自己在秋天病中听到的砍柴声,此刻重登亭台,带着酒意,更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径请诸君作佳句,壁间题我此诗先"则邀请朋友们一同创作佳句,并表示自己愿意将这首诗题写在墙壁上,共享这份登高览胜的喜悦。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辙的文人情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雪后小酌赠内

薄雪为灯止,和风应节来。

出游吾已懒,小酌意难裁。

竹径泥方滑,菁畦冻欲开。

细君怜老病,加料作新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其一)

温恭天赋此心良,惠爱人知政术长。

井水无波任瓶绠,牛刀投隙应宫商。

分符出遍名城守,携被归从华省郎。

不到汝阴遗恨远,坐令湖水减清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其二)

早岁相从能几时,淮阳花发正游嬉。

鸣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沧浪柳作帷。

十载旧游真是梦,一时佳客尚存谁。

遥闻葬日车千两,渍酒绵中寄一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

闻有高居直百金,西山南麓北山阴。

园通济水池塘好,花近洛川颜色深。

人去节旄分重镇,客来猿鹤感幽吟。

潩溪雨过西湖涨,归兴萧然定不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