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其一)

温恭天赋此心良,惠爱人知政术长。

井水无波任瓶绠,牛刀投隙应宫商。

分符出遍名城守,携被归从华省郎。

不到汝阴遗恨远,坐令湖水减清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温文尔雅的天性赋予他善良的心,他的仁爱使人知晓他的政治才能出众。
如同井水平静无波,任凭汲水的绳索摇曳,他处理事务得心应手,如同牛刀在细缝中游刃有余。
他担任要职,遍历名城,守护一方,归来时却轻装简从,如同华省官员一般。
如果他未能到汝阴任职,遗憾将长久留存,只因他的缺席,湖水似乎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注释

温恭天赋:形容人的温和恭敬,天生的品质。
良:善良,优良。
惠爱人:仁爱他人。
政术长:政治才能高超。
井水无波:比喻人心境平和,不惹事端。
瓶绠:汲水的绳子,象征职责。
牛刀投隙:比喻有能力的人轻松应对复杂局面。
分符出遍:分发符节,指担任重要职务。
名城守:有名的大城市官员。
华省郎:中央高级官员。
汝阴:地名,这里代指任职之地。
遗恨远:留下深远的遗憾。
湖水减清光:湖水失去原有的清澈光芒,象征失去光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他的同年黄几道郎中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人赞扬了黄几道的温文尔雅和高尚品格,称他天生具备仁爱之心,擅长治理之道。诗中以井水比喻其人的平易近人,任凭瓶绠取水而不起波澜,又以牛刀在细缝中游刃有余,暗示黄几道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担任过各地守官,也有机会回到中央任职,但遗憾的是,诗人感叹黄几道未能到汝阴任职,这让他感到深深的遗憾,仿佛连湖水的清澈都因此而减少了几分光彩。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其未竟事业的惋惜之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其二)

早岁相从能几时,淮阳花发正游嬉。

鸣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沧浪柳作帷。

十载旧游真是梦,一时佳客尚存谁。

遥闻葬日车千两,渍酒绵中寄一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

闻有高居直百金,西山南麓北山阴。

园通济水池塘好,花近洛川颜色深。

人去节旄分重镇,客来猿鹤感幽吟。

潩溪雨过西湖涨,归兴萧然定不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傅银青挽词二首(其二)

丹旐国西门,茅庐济水源。

官清贫似旧,名重殁犹存。

台阁传遗懿,交游拭泪痕。

君恩不改故,延赏遍诸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傅银青挽词二首(其一)

名自乌台发,恩从凤沼深。

盐梅和众口,金玉比诚心。

澹泊平生事,弥留一病侵。

遗言自无憾,朝野为沾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