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其二)

早岁相从能几时,淮阳花发正游嬉。

鸣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沧浪柳作帷。

十载旧游真是梦,一时佳客尚存谁。

遥闻葬日车千两,渍酒绵中寄一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年轻时相伴的日子能有多少,正值淮阳花开我们尽情游玩。
拉弓射箭的人群像墙一样密集,我们在柳树下席地而坐,四周如同沧浪之水做的帷幕。
十年的旧友情如同梦境,当时的知己如今还有谁在。
听说他下葬那天,车辆众多,我只能借酒浇愁,把哀思寄托在绵长的思绪中。

注释

早岁:年轻时。
相从:相伴。
能几时:能有多少时间。
淮阳:地名,古代楚国的淮阳地区。
花发:花开。
游嬉:游玩。
鸣弓矍:拉弓射箭的人。
如堵:像墙一样。
席地:在地上铺席坐下。
沧浪:形容水色青绿,这里比喻清澈。
柳作帷:柳树作为帷幕。
十载:十年。
旧游:旧日的交往。
真是梦:仿佛一场梦。
一时佳客:当时的杰出人物。
葬日:下葬的日子。
车千两:车辆众多。
渍酒:浸酒。
绵中:绵长的心绪中。
寄一悲:寄托一份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他的同年黄几道郎中所写的挽词第二首。诗人回忆了早年与黄几道共度的美好时光,感叹岁月匆匆,淮阳花开花落,他们曾一同游玩嬉戏。接着描绘了昔日聚会的热闹场景,弓箭手众多,柳树成荫,如同盛大的宴会。然而,十年过去,旧友已成梦境,当年的知己如今还能有几个?听到黄几道的葬礼上车辆众多,诗人内心充满哀伤,只能借酒寄寓悲痛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往昔欢乐和现今人事变迁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苏辙的笔触细腻,语言朴素真挚,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亡者的深深悼念。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

闻有高居直百金,西山南麓北山阴。

园通济水池塘好,花近洛川颜色深。

人去节旄分重镇,客来猿鹤感幽吟。

潩溪雨过西湖涨,归兴萧然定不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傅银青挽词二首(其二)

丹旐国西门,茅庐济水源。

官清贫似旧,名重殁犹存。

台阁传遗懿,交游拭泪痕。

君恩不改故,延赏遍诸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傅银青挽词二首(其一)

名自乌台发,恩从凤沼深。

盐梅和众口,金玉比诚心。

澹泊平生事,弥留一病侵。

遗言自无憾,朝野为沾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喜王巩承事北归

同罪南迁惊最远,乘流北下喜先归。

谓言一笑秋风后,却顾千山驿路非。

岭外云烟随梦远,江边鱼蟹为人肥。

还家嫁女都无事,卧读诗书尽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