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程宰十三日往龙洞祷晴归言见田家两岸车水其声如雷兼刈穫甚忙若得旬日晴则农事济矣因作田家叹一首

惭愧田家趁好晴,鸦鸦两岸水车鸣。

畦丁露宿腰镰健,馌妇泥行脚板轻。

作苦仅能供伏腊,有年何处不升平。

只愁官里催租动,里正敲门沸似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感到羞愧的是农夫趁着好天气劳作,两岸水车声嘈杂不停。
田间的小工露宿在外,手持镰刀腰板硬朗,送饭的妇女踩着泥地,步履轻盈。
辛勤劳作只能勉强供应祭祀和节日所需,丰收之年哪里不是太平盛世。
他们只担心官府催收租税,那时里正敲门声喧闹得像沸腾的汤。

注释

惭愧:感到羞愧。
田家:农家。
趁:趁着。
好晴:好天气。
鸦鸦:形容声音嘈杂。
两岸:河两岸。
水车:灌溉用的机械。
鸣:发出声音。
畦丁:田间小工。
露宿:露天过夜。
腰镰:腰间挂着镰刀。
健:强壮。
馌妇:送饭的妇女。
泥行:在泥地中行走。
脚板轻:脚步轻快。
作苦:辛苦劳作。
供伏腊:供应祭祀和节日。
有年:丰收之年。
升平:太平盛世。
官里:官府。
催租:催收租税。
动:行动。
里正:乡村里的官员。
敲门:敲门声。
沸似羹:像开水一样沸腾。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江南农村田间劳作的生动场景。诗人以“惭愧田家趁好晴”起笔,表达了对农夫们抓紧晴天辛勤耕作的敬佩和感慨。"鸦鸦两岸水车鸣"形象地展现了灌溉的繁忙,水车声如雷,显示出农事的紧张与活力。

接着,诗人通过“畦丁露宿腰镰健,馌妇泥行脚板轻”细致刻画了农人不辞辛劳的画面:农夫们夜以继日地收割,妇女们步履轻盈地送饭到田头,展现了家庭互助的温馨与坚韧。

“作苦仅能供伏腊,有年何处不升平”两句,诗人感叹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仅仅是为了度过农闲时节和丰收之年,表达出对社会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

最后,“只愁官里催租动,里正敲门沸似羹”揭示了农民心中的忧虑,担心官府的催租声会打破宁静,如同沸水般扰人心绪。整首诗以农民的视角,真实反映了古代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富有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怀(其二)

宦路侵寻已倦游,功名何敢望前修。

谬纡州组三宜去,回视儒冠一忍羞。

畴昔尝窥循吏传,只今谁是富民侯。

夜来好雨催归棹,春水茫茫涨鸭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书怀(其一)

丘山何必万牛回,栎杜从来贵不才。

无事饮多惟日醉,有声画好亦天开。

欲谋松菊园三径,翻讶文章水一杯。

未免无衣忧卒岁,篱根惭愧候虫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五月二十七日夜大雨前三日热甚

雷车谁唤阿香推,酿雨云头簇不开。

猛热急掀江汉立,先声偏上竹梧来。

高唐赋就何曾梦,杜曲诗成不费催。

颇欲灯前同夜酌,却愁牢落馈无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五月四日过西山道院田间记老农语

偶从野叟问耕桑,说到春来日日忙。

老尽吾蚕桑自绿,化残胡蝶麦犹黄。

迎梅已过三旬雨,秧稻初齐五月凉。

天上何人调玉烛,但知击壤乐时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