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慈光塔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

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灵骨尚未埋藏三十年,我来收拾安葬在孤山。
这座塔并不追求宏大,但它已有了世人皆知的美名。

注释

灵骨:指去世者的遗骨。
未藏:未被埋葬。
三十载:三十年。
我来:我来处理。
收得:收拾。
葬:安葬。
孤山:一座孤独的山,可能指特定的墓地。
此中:这里。
起塔:建造塔。
不在大:不在于规模宏大。
已有:已经。
高名:崇高的名声。
垂世间:流传在世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的《书慈光塔》,表达了对慈光塔的敬仰与感慨。诗中提到,塔主的灵骨已经埋藏了三十年,而诗人亲自将其收敛并安葬在孤山之上。诗人强调,这座塔虽然不大,但其名声却早已在世间流传开来。诗的核心在于赞美塔的象征意义和它所承载的精神价值,而非单纯描绘塔的物质形态。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看出诗人对历史人物及其遗志的尊重,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415)

释智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籍贯:,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6~1022

相关古诗词

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绝见嘲遂依韵和酬(其二)

所栖幽致异人寰,野艇秋归碧浪间。

残日淡烟凝望处,参差楼阁认孤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绝见嘲遂依韵和酬(其三)

烟波云木映闲扉,养病深栖是所宜。

便欲上生寻内院,却因泉石住多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绝见嘲遂依韵和酬(其一)

穷居已蹑黔娄迹,孤岛徒称玛瑙坡。

糗饭藜羹且闲乐,更无车马暂经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绝见嘲遂依韵和酬(其四)

虚堂入夏讲残经,不击钟声击鼓声。

林下唯君问幽趣,纪阳仪式近方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