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祠

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

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

蜀人竞祈恩,捧酒仍击鼓。

形式: 古风

翻译

龙女从哪里来,来临的时候伴随着风雨。
在青翠的树林下的祠堂里,她仿佛在与人亲切交谈。
四川的人们争相祈求她的恩泽,手里捧着美酒,同时敲击着鼓。

注释

龙女:神话中的龙王之女。
乘风雨:伴随着风雨而来,可能寓意龙女与自然力量的关联。
祠堂:供奉祖先或神灵的庙宇。
宛如:好像,仿佛。
相语:互相交谈。
蜀人:四川人。
祈恩:祈祷并祈求恩赐或保佑。
捧酒:手持酒以作献祭或敬奉。
击鼓:敲鼓,常用于祭祀或庆典中以增加仪式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龙女降临人间的情景,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地方文化特色。首句“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表达了一种神秘而又带有力量感的场景,龙女似乎是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到来的,她的到来伴随着风雨,这不仅展示了她的超凡能力,也象征着她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

“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一句则描绘了龙女降临后的场景。这里的祠堂很可能是供奉龙女的地方,而“青林”则营造出一个清幽、宁静的环境。“宛宛如相语”给人一种感觉,似乎龙女和自然之间有着不言而喻的交流,这里的“宛宛”也许可以理解为连绵不断,形容了这种交流或对话的悠长与深远。

最后两句“蜀人竞祈恩,捧酒仍击鼓”则表现出人们对于龙女降临的喜悦和庆祝。这里的“蜀人”指的是古代居住在四川一带的人们,他们对龙女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激。“竞祈恩”表明了他们渴望得到龙女的恩惠,而“捧酒仍击鼓”则是他们庆祝的一种方式,通过饮酒和敲打鼓乐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龙女降临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神灵崇拜的心态,同时也反映出地方文化中对自然力的敬畏和依赖。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优钵罗花歌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

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形式: 古风

先主武侯庙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相府徵墨妙,挥毫天地穷。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

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

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

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

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

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

如何平津意,尚想尘外踪。

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

喧幽趣颇异,出处事不同。

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形式: 古风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