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钵罗花歌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

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白山之南,红山之北,那里有种花人们不曾认识。
绿梗青叶色泽佳,叶子分六瓣,花朵有九室,夜里合拢早晨绽放,香气独特多变,为何不生长在中原却在那西方出生?
若将其移植到庭院中,将使我的厅堂增添秀美,它羞于与普通草木为伴,为何如此挺立独自芬芳?
为何不让人们欣赏它的美?却在深山幽谷中忍受严寒。
我私下里哀叹通往阳关的道路太漫长,它甚至无法被呈献给君王欣赏。

注释

白山:泛指白色的山峰。
赤山:泛指红色的山峰。
花人不识:人们不认识的花。
绿茎:绿色的花茎。
碧叶:翠绿的叶子。
好颜色:美丽的颜色。
叶六瓣:每片叶子分为六瓣。
花九房:花朵内部结构分成九部分。
夜掩朝开:夜晚闭合早晨开放。
异香:独特的香气。
中国:这里指中原地区,泛指文化中心地带。
西方:相对于中原而言的边远地区。
移根:移植其根部,即搬家的意思。
媚我公堂:使我的厅堂变得美丽动人。
耻与众草之为伍:以和普通的草木在一起为耻。
亭亭:形容花木高耸直立的样子。
独芳:独自散发芳香。
为人之所赏:被人们所欣赏。
深山穷谷:偏远的深山峡谷。
委严霜:遭受严寒的侵袭。
窃悲:私下里感到悲伤。
阳关道路长:比喻道路遥远且艰难。
曾不得:甚至不能。
献于君王:呈献给君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名为“优钵罗花”的植物,生长在白山之南、赤山之北的幽深之地。诗人对这种鲜为人知的花朵给予了高度评价,它们拥有六瓣的叶子和九房的花朵,每到夜晚便闭合,而一旦破晓,又绽放出各种奇异的香气。诗中表达了一种向往,为什么不生长在中国而偏居西方?诗人想象将这花根移植于庭院之中,与公堂相媚,却又感到一种高贵之感,不愿与众草为伍,独自显得那么突出和珍奇。

然而,这种美丽的花朵却不被世人所赏识,它们深藏在深山穷谷之中,被严霜覆盖。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悲凉,对于阳关道路的漫长感到无奈,曾经希望能将这些美好的东西呈献给君王,却终究没有得到机会。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分享与传达的哀愁,以及对于自然界中那些未被发现和欣赏之美的感慨。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先主武侯庙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相府徵墨妙,挥毫天地穷。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

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

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

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

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

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

如何平津意,尚想尘外踪。

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

喧幽趣颇异,出处事不同。

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形式: 古风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形式: 古风

安西馆中思长安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

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