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行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

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重叠的山色仿佛古老画卷,细雨中花朵轻轻飘落。
美景不断,怕是走不完,流水声似乎在耳边低语陪伴。
肥沃的黑土地上生长着红色的黍米,黄猿带领着一群小白猴。
不禁想起石桥边的明月,曾与老朋友有过约定。

注释

重叠:连续不断。
太古色:古老的色彩。
濛濛:细雨迷蒙的样子。
花雨:花瓣如雨般飘落。
好峰:美丽的山峰。
行恐尽:行走怕会走完。
流水语:流水的声音像对话。
相随:相伴。
黑壤:肥沃的黑土地。
红黍:红色的黍米。
黄猿:黄色的猿猴。
白儿:白色的小猴。
石桥月:石桥边的月亮。
故人:老朋友。
期:约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山景。"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两句,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在春天的复苏与更新之美,其中“重叠”指层层叠加的山势,“太古色”则是形容山色深沉古老,与“濛濛花雨时”的柔和细腻形成对比,展现出春日里花开雨湿的景象。

"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美好山色的不舍与流水连绵音响的享受。"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则描写了春天农田里的景象和野兽的生动画面,展示了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最后两句"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朋友相约在石桥下赏月情景的怀念之情。这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春山图画。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春日许徵君见访

龙钟多病后,日望遇升平。

远念穿嵩雪,前林啭早莺。

厨香烹瓠叶,道友扣门声。

还似青溪上,微吟踏叶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春末寄周琏

暮角含风雨气曛,寂寥莓翠上衣巾。

道情不向莺花薄,诗意自如天地春。

梦入乱峰仍履雪,吟看芳草祗思人。

手中孤桂月中在,来听泉声莫厌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过鄱阳湖

百虑片帆下,风波极目看。

吴山兼鸟没,楚色入衣寒。

过此愁人处,始知行路难。

夕阳沙岛上,回首一长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春送赵文观送故合州座主神榇归洛

喜继于悲锦水东,还乡仙骑却寻嵩。

再烧良玉尧云动,方报深恩绛帐空。

远道灵輀春欲尽,乱山羸马恨无穷。

他年必立吾君侧,好把书绅荅至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