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过鄱阳湖

百虑片帆下,风波极目看。

吴山兼鸟没,楚色入衣寒。

过此愁人处,始知行路难。

夕阳沙岛上,回首一长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在忧虑中乘船远行,放眼望去尽是风浪。
吴地的山峦和飞鸟消失在视野之外,楚地的景色让人心生寒意。
经过这令人忧愁的地方,才深知前行之路是多么艰难。
夕阳照在沙滩上,回头望去不禁深深感叹。

注释

百虑:众多忧虑。
片帆:一片孤帆。
下:向下航行。
风波:风浪。
极目:放眼望去。
吴山:指代江南的山。
兼:同时。
鸟没:鸟儿消失不见。
楚色:楚地的景色。
入衣寒:让人心生寒意。
过此:经过这里。
愁人处:令人忧愁的地方。
行路难:前行之路艰难。
夕阳:傍晚的太阳。
沙岛:沙滩上的小岛。
回首:回头看。
一长叹:深深的叹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过往的回忆。"百虑片帆下,风波极目看"表明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而外在的风波也映射出这种内心的情绪。"吴山兼鸟没,楚色入衣寒"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秋末冬初的萧瑟氛围,同时借助"楚色"这一特定地域文化符号,增添了诗歌的历史与地理深度。

"过此愁人处,始知行路难"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即在经过那些让人感到忧伤的地方后,才真正意识到旅途中的艰难。而"夕阳沙岛上,回首一长叹"则是诗人在黄昏落幕的沙洲之上,对着渐行渐远的足迹和心中所思所感,发出了一声深长的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个人命运。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春送赵文观送故合州座主神榇归洛

喜继于悲锦水东,还乡仙骑却寻嵩。

再烧良玉尧云动,方报深恩绛帐空。

远道灵輀春欲尽,乱山羸马恨无穷。

他年必立吾君侧,好把书绅荅至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春送禅师归闽中

春色满三湘,送师还故乡。

穿霞逢黑鴥,乞食得红姜。

大化宗门辟,孤禅海树凉。

傥为新句偈,寄我亦何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晚访镜湖方干

幽居湖北滨,相访值残春。

路远诸峰雨,时多擉鳖人。

蒸花初酿酒,渔艇劣容身。

莫讶频来此,伊余亦隐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晚桐江上闲望作

江上车声落日催,纷纷扰扰起红埃。

更无人望青山立,空有帆冲夜色来。

沙鸟似云钟外去,汀花如火雨中开。

可怜潇洒鸱夷子,散发扁舟去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